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北史·元孚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
原文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译文
    元孚,字秀和,年轻时有美好的声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人见到元孚,都说:“这个孩子必当成为榜样人物,遗憾我们老了,来不及见到了。”多次升迁到兼任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干预政事,元孚于是综合记述古今著名的王妃贤明的皇后,共四卷,献上去。升任左丞。
    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元孚勉励督促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境内称他为慈父,邻州称他为神君。在这以前,州中人士张孟都等八人,都屯聚在山林,不服从君王命令,州郡称他们为八王。元孚到达,(八王)都请求进城,愿意拼死效力。后来,城池被葛荣攻陷,元孚被葛荣捉住。哥哥元祐担任防城都督,哥哥元子礼担任录事参军。葛荣想先杀死元子礼,元孚请求处死自己来赎回元子礼,叩头到流出血来,葛荣才放了元子礼。葛荣又大量召集将领士兵,商议处死元孚的事。元孚兄弟各自诬陷自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争着去送死,张孟都等几百人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葛荣说:“这是魏国的忠臣义士”。一同被囚禁的五百人都得以免死。葛荣死后,元孚仍被授任冀州刺史,元颢进入洛阳,授任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封上元颢叛逆的书信送交朝廷,得到皇帝的称赞。元颢被平定,封元字为万年乡男。
    永安末年,乐器损坏缺失,庄帝命令元孚监察仪法。元孚上奏疏说:“从前太和年间,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乐器,几十年间,才奏报成功;太常卿刘芳请求另外修造,很久才完成。又召集公卿计量考校合适与否,议论的人无所适从,立刻接到诏令,(两套乐器)共同被使用。往年大军进入洛阳,战争频繁,所有乐器,丢失得差不多光了。臣下到太乐署,询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人,说是继承前代以来方式,全都物象错位,调律不和谐。臣下现在吹律管而求声调,敲黄钟求音响,去掉繁杂程序,论定实际效验。现在计量钟磬的数目,分别以十二架为准。”上奏后被批准。在这时士大夫(官员)们,都前去观看赏听,没有不叹息佩服而返回的。太傅、录尚书事长孙承业非常了解声律,又格外加以称赞。
    元孚性格机敏善辩,喜欢饮酒,身材矮小而头顶光秃。周文帝格外垂爱他,曾经在房内放酒十瓮,每瓮剩一斛,上面都加上帽子,想戏弄元孚。元孚刚进房内,见到后就惊喜,说:“我们兄弟十分没有礼节,为什么偷偷进入王的家中相向端坐?应该及早回到家中。”于是拿上酒返回。周文帝拍手大笑。后来升任太傅。去世后皇帝亲自前往,百官前去吊祭。

相关练习:
《北史·元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史·元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北史·慕容白曜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孙惠蔚传》原文及翻译
《李惠断案》原文及翻译
《北史·薛慎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大师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韦珍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元志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张普惠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彪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眭夸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王昕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祖莹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刑邵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元澄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元顺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刁雍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王罴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陆馛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苏绰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柳謇之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崔伯谦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长孙冀归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二)
《北史·裴仁基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铉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王谊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皮豹子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郎基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费穆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蔡祐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绘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奚康生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薛端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源子邕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杨津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訢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高隆之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乐运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段文振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薛聪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庾信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达奚长儒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贺拔岳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高恭之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崇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柳虬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申徼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北史·李贤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