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原文及翻译
礼记
原文: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节选自《礼记·乐记》)
译文:
人初生的时候很平静,这是上天赋予的本性;感知外物以后发生情感的变动,是天性产生的欲求。外物来到身边后(被)心智感知,这样之后好恶之情就形成了。好恶之情在内心得不到节制,心智就会被外物诱惑,不能回归自己(最初的心境),天理就要泯灭了。人被外物同化,就会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倘若人的内心好恶没有节制,这样,随着外物的到来,人就渐渐被物化了。人被物化,就会泯灭天生的理智而穷尽欲求。于是才有狂悖、逆乱、欺诈、作假的念头,有荒淫、佚乐、犯上作乱的事。因此,强大者胁迫弱小,众多者施强暴于寡少,聪慧多智的欺诈愚昧无知,勇悍的使怯懦者困苦,疾病者不得养,老人、幼童、孤儿、寡母不得安乐,这些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因素。所以,先王制礼作乐,使人对欲望有所节制:有关丧服、哭泣的规定,这是用来节制丧事的;钟鼓、干戚等乐制,是用以协调宴乐的;制定婚礼、冠礼、笄礼,这是用来区别男女的;制定射礼、乡饮酒礼、食礼、维礼,这是用来规范交际的。用礼来节制民心,用乐来调和民声,用政令推行礼乐,刑罚防范作乱。礼、乐、刑、政四个方面都能通行而不相违背,那么君王推行王道的条件就齐备了。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