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苏轼《净因院画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②,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


译文
    我尝试着讨论画的原理,认为人类、家禽、宫殿、居室、器物、使用的东西,都有他经常所处的形态。至于山川、岩石、竹子、柴木,流水、海波、烟雾、云朵,虽没有经常所处的形态,但有其存在的本质。如果形态有所差异,那么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但如果事物的本质有所不当,即便是明白画的人也有可能不知道。所以凡是可以欺骗世人而取得名声的人,一定是依靠其画的不是事物所常处的形态。所以,若是形态的遗漏,便也停止于它表面所遗漏的,并不能让使他整张画有病态的显露。如果事物的本质处理的不当,那整幅画便也废弃了。画出来的画形态的没有常规,是以它的本质不能不严谨待之作为基础的。世上的画工,有的使画的形态千变万化,但这画的本质,除了高人有才干的人以外,其他的人都无法分辨。
    与可所画的青竹、岩石、荒败的树木,真可以说是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有的这么的生动,有的却这么的充满死意,有的这么的弯曲、紧缩,有的这么的畅达、通畅。枝根、细茎、枝节、叶片,其中的纹路、凸起,千变万化,从来不遵循规律,却都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像是上天所制造的,又可以满足人的意愿。大概是明智达理之士所喜爱的吧!
    我曾经白描两从竹子送给方丈,方丈后来将要从陵阳出去向西走,我同方丈一起告别长老说真正懂得画的人,有画了两个竹子的尖梢和一个枯败的树木在他的东斋房。等到方丈在整理说佛法的屋子,就请了文与可来,与可既然已经答应了,所以我就并为他记下了。必须要是明知其本质而深刻观察的人,才知道我说的话不是妄言。


相关练习:
苏轼《净因院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轼《隐士方山子》原文及翻译
苏轼《黄甘陆吉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食蚝》原文及翻译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及翻译(二)
苏轼《晁错论》原文及翻译(二)
苏轼《书上元夜游》原文及翻译
苏轼《谏买浙灯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全)
苏轼《与王定国书》原文及翻译
《北人学没》原文及翻译
《屈到嗜芰论》原文及翻译
《猪肉颂》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原文及翻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原文及翻译
苏轼《魏武帝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墨君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与章子厚书》原文及翻译
《又答王庠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与王庠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天石砚铭》原文及翻译
苏轼《宋襄公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苏廷评行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滟滪堆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江瑶柱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安国寺记》原文及翻译
《儋耳夜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屈原庙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记过合浦》原文及翻译
苏轼《庄子祠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游兰溪》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范增》原文及翻译
苏轼《记与欧公言》原文及翻译
苏轼《韩非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原文及翻译
苏轼《霍光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决壅蔽》原文及翻译
苏轼《上韩枢密书》原文及翻译
《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苏轼《墨宝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小儿不畏虎》原文及翻译
苏轼《士燮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特奏名》原文及翻译
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
苏轼《孟轲论》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