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陈书·周弘正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
原文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晋安王为丹阳尹,引为主簿。出为鄴令,丁母忧去职。服阕,历曲阿、安吉令。普通中,初置司文义郎,直寿光省,以弘正为司义侍郎。
    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尝谓弟弘让曰:“国家厄运,数年当有兵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元帝在江陵,遗弘直书曰:“适有都信,贤兄博士平安。但京师搢绅,无不附逆,王克已为家臣,陆缅身充卒伍,唯有周生,确乎不拔。言及西军,潺湲掩泪,恒思吾至,如望岁焉,松柏后凋,一人而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元帝手书与弘正曰: “獯丑逆乱,寒暑亟离,海内相识,零落略尽。韩非之智,不免秦狱,刘歆之学,犹弊亡新,音尘不嗣,每以耿灼。常欲访山东而寻子云,问关西而求伯起,遇有今信,力附相闻,迟比来邮,慰其延伫。”仍遣使迎之,谓朝士曰:“晋氏平吴,喜获二陆,今我破贼,亦得两周,今古一时,足为连类。”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授黄门侍郎,直侍中省。俄迁左民尚书,寻加散骑常侍。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①獯:獯鬻,我北方少数民族名。②耿灼:忧思焦虑。

译文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是晋光禄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孙。祖父周颛,是齐的中书侍郎,领著作衔。父亲周宝始是粱的司徒祭洒。
    周弘正幼年丧父,与弟弟弘让、周弘直都被伯父侍中护军周舍抚养。周弘正十岁的时候就懂《老子》《周易》。周舍每次与他谈论总是感到惊异,说:“看你敏捷聪悟,明自事理而又出语惊人,将来必定会名声大震,在我之上.”河东裴予野非常赏识他并与他结交,还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十五岁那年,周弘正补召为国子生,就在国学里讲解“周易》,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他在兰月入学,当年的十月就被推荐参加对策考试,学司认为他的资历太浅,不同意他应试。博士到洽议论说:  “周郎还不到二十岁,就独自主讲一经,他虽说是国子生,但实际上却可以当老师,他就不必等着参加对策考试了。\"于是周弘正就以布衣身份直接出任梁朝的太学博士。晋安王担任丹阳令时,请他为主簿。后来从丹阳  调往邺县任县令,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后,历任曲阿、安吉县县令。普通年间,朝廷开始设置司文义郎这一官职,在寿光省当值,任命周弘正为司义侍郎。
    周弘正知识渊博,能看透一些微妙的迹象,善于根据天象化预测吉凶祸福。大同末年,周弘正曾经对弟弟周弘让说: “国家将有厄运,数年之内必有战乱,我和你不知逃到哪里才能避开这次灾难。”到梁武帝接纳北朝东魏的降将侯景时,周弘正对周弘让说:“战乱就从这里开始了。”当京城建康被侯景攻陷时,周弘直在衡阳担任内史,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写信给周弘直说:“刚从都城来了一位使者,从他那里得知你的兄长平安。但京城里的士大夫,几乎没有不变节依附逆贼侯景的,王克已经做了侯景的家臣,陆缅加入了侯景的军队,唯有你兄长周生,坚守大义不变节。他谈到我们西军时,泪水如流,常常盼念我们去解救他们,就像农夫盼望丰收那样心切,岁寒然松柏仍青翠不凋,当前具备这种品格的就只有令兄弘正一人罢了。”王僧辩率领西军讨伐侯景的时候,周弘正与周弘让主动逃出建康奔向西军,王僧辩见了他们,非常欣喜,当天就派人告知了梁元帝,梁元帝亲自写信给周弘正说:“自从外族小丑侯景作乱以来,寒来暑往的几年之巾,天下相交的朋友,死亡殆尽。当年富有才智的韩非,尚且不免死在豢国狱中;学识丰富的刘歆,也在壬莽新朝失败的混乱中自杀。如今你陷在建康城中音讯全无,我常常忧思焦虑。我常常打算像西汉人访求山东终子云,东汉人寻找关西杨伯那样找你。今天恰恰见了王僧辩派来的人,他把侮的信息全说给我听了,我正等待着你的来信,宽慰我对你的期盼。”于是派遣特使去迎接周弘正,又对朝廷官员说:“晋氏司马炎平定孙吴。很高兴地得到了陆机陆云,现在我讨伐侯景,也得到了周弘正周弘让,前代的司马炎和今天的我都在相同的时机下得到两位英才异士,足可以互相媲美了。”当周弘正到了江陵,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礼遇。朝中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臣僚。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在侍中销值勤。不久升任为左民尚书,接着加任散骑常待。



相关练习:
《陈书·周弘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陈书·沈洙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吴明彻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徐俭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孙瑒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许亨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沈恪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虞荔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裴忌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褚玠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殷不害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沈文阿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黄法氍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到仲举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姚察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王劢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徐陵列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萧引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樊猛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周迪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袁宪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樊毅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王元规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蔡徵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张种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谢贞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任忠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孔奂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何之元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孙玚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韩子高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淳于量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周文育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沈君理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周文育》原文及翻译
《陈书·吴明彻》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