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养帖寄子由》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固不可于翳中求明,即不可言翳外无明。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狗已入佛地?故凡学者,观妄除爱,自麤及细,念念不忘,会作一日,得无所住。弟所教我者,是如此否?因见二偈警策,孔君不觉耸然,更以闻之。书至此,墙外有悍妇与夫相殴,詈声飞灰火,如猪嘶狗嘷。因念他一点圆明,正在猪嘶狗嘷里面,譬如江河鉴物之性,长在飞砂走石之中。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译文:
要想做到放任心性逍遥自在,顺其自然豪放旷达,只有做到平常心,才是对佛最深刻的理解。依我看,做到平常心,对佛最深刻的理解就会显现。但是这种对佛最深刻的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佛祖教导别人,说到这里点到为止。就如同眼睛的翳病除去,眼睛自然会看见光明,医师只有除去翳病的药,何曾有求得光明的药?光明如若可以求得,那就是说还是因为有翳病存在才要去求光明。当然不可在翳病中求得光明,也不能说翳病之外就没有光明。而世上那些愚昧的人,便将糊涂无知看作佛家境界,如果这就能说成是佛家境界,那猫儿狗儿吃饱睡足,摇晃着肚子,喘着气,与土壤树木一样,就这时候,可以说没有一丝一毫的想法,难道说这猫狗已入佛家境界?所以说凡是学佛的人,观察自己的妄念,去除自己的爱恋,由粗糙到细致,念念不忘,积累到有一天,终于能一无所住。弟弟所教给我的,是不是这样呢?因为看见二句偈语给我警策,担心你没有敬畏的感觉,就多说一些给你听。写到这里,屋子外面有个悍妇在与她的丈夫厮打,叫骂声都能让炉灰飞起来,如猪嚎狗吠。因为考虑到一经点化而来的顿悟,正是在这猪嚎狗吠的声音中,就好像在江河中鉴别一件物体的性质,常常在水流的飞砂走石中。平常在宁静的环境中要研究和寻求一件事,常担心没有结果,今天在吵闹中忽然捕捉到些灵感。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月二十五日。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