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璹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禅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瑀对曰:“大业①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①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译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季正月丁未朔,隋恭帝杨侑下诏,特许唐王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不用通报自己的名字。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于是东起商、洛,南到巴、蜀,各郡县的长吏以及盗贼首领、氐羌酋长,争相派遣子弟晋见,请求归降,主管部门回信答复,每天都以上百封来计算。二月己卯,唐王李渊派遣太常卿郑元璹率领军队才商、洛出发,去攻打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人马元规去攻打安陆及荆州、襄州。三月己酉,任命齐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授权他随机处置事务。乙卯,改封秦公李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下诏划拨十个郡以增扩唐国范围,仍然任命唐王李渊为相国,总管百官。唐国设置丞相以下官职,又赐予唐王李渊九锡的特殊礼遇。唐王李渊对僚属说:“这是谄谀逢迎的人做的事。我执掌朝廷大权,而给自己授予九锡以显示恩宠,行吗?如果一定要追寻魏、晋的轨迹,那全都是繁文缛节,欺天骗人。考究曹魏和司马氏的功业还不如春秋五霸,而求取名声却想要超过夏禹、商汤、周武三王,这是我经常指责嘲笑的,私下也对此感到耻辱。”有人说:“这是历代所通行的事,怎么可以废除呢!”唐王说:“唐尧、虞舜、商汤王、周武王,分别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取得和让出帝位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竭尽诚意,上应天意,下顺人心,从未听说夏、商末年一定要效仿唐尧、虞舜禅让的。”李渊只改丞相府为相国府,那些九锡殊礼都归还给相关官员。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戊午,隋恭帝杨侑将帝位禅让给唐王,退居到代王府邸。甲子,唐王李渊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派遣刑部尚书萧造在南郊祭告上天,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唐高祖武德元年六月甲戌朔,唐高祖李渊任命隋室的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唐高祖委任萧瑀掌管日常事务,事情无论大小,没有不掌管的。萧瑀孜孜不倦,尽心尽力,纠正违法,检举过失,人们都很畏惧他,诋毁他的人很多,但他始终不为自己申辩。唐高祖曾经有敕令但内史没有及时宣布执行,唐高祖责备他们拖延,萧瑀回答说:“大业年间,内史宣布敕令,有的前后相互矛盾,有关官员不知道该遵奉哪一道敕令,因此就把易行的放在前面,难办的放在后面。我在隋室内史省时间很久了,详尽见过这样的事情。如今帝王大业刚刚开始经营,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远方如果对敕令有疑虑,恐怕就会失去执行的契机,所以我每次接到一道敕令,一定要详细勘定,让它与以前的敕令不矛盾,才敢宣布执行,拖延的过错,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唐高祖说:“你如此尽心,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唐高祖李渊下诏说:“近代以来,时运变迁革易,前代宗室的亲族,没有不被全部诛杀的。国家兴亡的效验,哪里是人力所能决定的。那些隋室子孙,如蔡王杨智积等的子孙,一起交付主管部门,根据才能大小选拔任用。” 



相关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原文及翻译
《冬十月,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原文及翻译
《圣历二年,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原文及翻译
《二月,上御丹凤门楼,赦天下》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原文及翻译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