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宋纪十四·太宗端拱二年春》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宋)太宗端拱二年春,正月,癸巳,诏文武群臣各陈备边之策。
是日,辽主谕诸军趋易州。癸卯,攻城。满城出师来援,为辽铁林军击退,指挥使被擒者五人。甲辰,辽师齐进,其东京骑将夏贞显之子仙寿先登,易州遂破,刺史刘墀降于辽。守脾将士南走,辽主帅师邀之,无得免者。即以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迁易州军民于燕京,授仙寿高州刺史。乙巳,辽主登易州五花楼,抚谕士庶。
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偶奏曰“备边之策,在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耳。在外者,一曰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请于缘边要害之地为三军以备之,若唐受降城之类。如国家有兵三十万,则每军十万人,使互相救援,责以成功,立功者行赏,无功者明诛。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小臣虽有爱君之名而无爱君之实,边疆涂炭而不尽奏,边民哀苦而不尽言。诚用老臣大僚,往来宣抚,赐以温颜,使尽情无隐,则边事济矣。三曰行间谍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臣风闻契丹中妇人任政,人心不服。宜捐厚利,啖其部长,以离其心。四曰边人自相攻击,中国之利也。今国家西有赵保忠、折御卿为国心腹,宜敕二帅率麟、府、银、夏、绥五州,张其持角,声言直取胜州,则契丹惧而北保矣。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顷岁吊伐燕蓟,盖以本是汉疆,诚宜收复,而边民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土地,致契丹南牧。陛下宜下哀痛之诏,告谕边民,有得一级者赐之帛,得一马者还其价,得部帅者与之散官。如此,则人百其勇而士一其心。”
在内者,在省官吏,慎选举,信用大臣,禁止游惰。望陛下少度僧尼,少崇寺观,劝风俗,务田农,则人力强而边用实矣。若军运劳于外游情耗于内人力且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惟陛下熟计之。”
帝览奏,深加叹赏,宰相赵普尤器之。……
二月,下诏罪己。命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以陈恕等为营田使。
(《资治通鉴·宋纪十四》,有删节)
译文:
宋太宗端拱二年春天,正月,癸巳日,诏令文武群臣各自陈述戒备边境的策略。
这天,辽国国君下令各军攻向易州。(十天后)癸卯日,攻打易州城。离此不远的满城派出军队来支援,被辽国铁林军击退,被擒获的指挥使有五人。第二天是甲辰日,辽国军队一同进军,东京骑将夏贞显的儿子夏仙寿为先锋,易州于是被攻破,刺史刘墀投降辽国。守城的将士向南逃跑,辽国国君卑领军队拦截他们,没有人能够有幸逃走。于是让马质当刺史,赵质做兵马都监,负责把易州军民迁往燕京,授予夏仙寿高州刺史之职。第三天乙巳日,辽朝君主登上易州五花楼,安抚晓谕士民百姓。
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傅上奏说∶“戒备边境的策略,在朝廷之外的官员,要任用贤人,在内要修养品德。在外,一是军中形势,祸患在于不能联合,将军的祸患在于没有兵权。请在边境要害之地布置三军来防备,就像唐朝接纳投降的城池一样。如果国家有三十万士兵,那么每军为十万人,让他们互相救援,以成功来要求他们,对立功的人实施奖赏,对无功的人明确惩罚。二是要侦察巡逻边境的事务,停用小人。小人虽有忠爱国君的名义却没有忠爱国君的实际能力,边疆被侵扰的情况不能全部禀明,边境百姓的悲伤痛苦不能全部上报。如果能任用老臣、大官,不断地去安抚,示以温和的面色,让百姓倾尽心情无所隐瞒,那么边境的防务大事也就成功了。三是派出间谍来离间敌人,依靠他们的矛盾来战胜他们。我听说契丹国妇人掌权,人心不服。应该拿出丰厚的财物,利诱他们的部长,来使他们异心。第四,让边境敌人互相攻击符合中原的利益。现在国家西面有赵保忠、折御卿,他们为国家的心腹,应该命令二人率领鳞、府、银、夏、绥五州,拉开持角之势,并声称要直取胜州,那么契丹一定恐惧而北上防御。第五要颁布怜悯爱惜百姓的诏令,来使边境百姓感激。近年来朝廷在燕蓟一带抚慰百姓,讨伐罪人,因为本来那里就是我国的疆土,确实应该收复,然而边境百姓不了解您的意图,都认为我们贪图那里的土地,于是让契丹南下放牧。陛下应该颁下怜悯爱惜百姓的诏令,告晓边境百姓,获得一个首级的人赐给丝帛,获得一匹马的人赐还同等价值的钱财,擒获将帅的人赐给散官的官职。像这样的话,那么人民便会勇敢倍增,士兵齐心。
在内,在于考查官吏,谨慎选举,信任大臣,禁止游玩懒惰之风。希望陛下少使人出家为僧尼,少兴建寺院道观,勉励好的风气,让其致力于农耕,那么就会民力强盛边疆费用充实。如若军队兵士在外辛劳,游玩懒惰之人在内部耗损,民力一天天削弱,边疆费用一天天增多,不幸再遇上水旱灾害,那么贼寇不在国外而在国内就有了啊。希望陛下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皇帝看完奏章,深表赞叹欣赏,宰相赵普尤其器重王禹俑。
二月皇上下达自省、检讨自己过失的文书。下命令让河北东、西两路,召募流民于驻扎地区种田,以供军饷,让陈恕等人做了营田使。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