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燕喜亭记》原文及翻译
韩愈
原文: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榴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竢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竣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岭,媛犷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韩愈《燕喜亭记》,有删改)
[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王弘中从吏部员外郎贬谪为连州司户参,与韩愈同贬于一地。
译文: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的时候,和学佛的人景常、元慧一起出去游览。隔一天,他和这两个人一起走到他们的住处后面,翻过山丘与荒原之间,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看到一个风景奇特的地方。当他们砍掉茅草,便看到了秀拔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搬开石头之后,发现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他们找来车子把腐臭的土壤运走,并且烧掉枯死的树木。这时再退回来看那里:高出来的地方突兀挺立成山丘,陷落下去的地方开裂而成山谷,低洼的地方成为池塘,而山丘有缺口的地方成了山洞,好像有鬼神拿着神奇刀具暗中来帮助雕琢的。从那以后,王弘中和这两个人早上到那里去玩赏,流连到夜晚竟然忘了回家,于是在那里建了房屋以便躲避风雨寒暑。
建成以后,韩愈请求为它们命名,山丘叫“埃德之丘”,意思是这地方在古代没有显露出来,而现在显露出光彩,其中蕴含期待之道;石谷叫“谦受之谷”,瀑布叫“振鹭之瀑”,石谷说明的是它的德行,瀑布说明的是它的仪容;土谷叫“黄金之谷”,瀑布叫“秩秩之瀑”,土谷说的是它的容貌,瀑布说的是它的德行;山洞叫“寒居之洞”,记载了进洞的时节;水池叫“君子之池”,空的时候汇集自己的美好,满的时候溢出其中的丑恶;泉水的源头叫“天泽之泉”,是因为它从高处涌流出来而布施到它的下游;综合所有的景致而将这屋子命名为“燕喜之亭”,是取用了《诗经》中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含义来歌颂它。
于是这个州的父老乡亲,听说以后都结伴来到这里游玩观赏,都说:“我们州的山水天下闻名,能与‘燕喜之亭’相比的景致却没有。在它旁边经营生计的人接连不断,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这么有价值。”这可能是老天制造出来而大地将它隐藏起来,以便把它送给合适的那个人吧?王弘中从吏部郎贬职而来,记下他路上依次路过的地方,从蓝田进入商洛之地,渡过淅水、湍水,来到汉水边,登上岘山山顶,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江,行走在衡山脚下;从郴州翻越山岭,穿过猿猴安家的山林,渡过鱼龙为宫的江河,看尽了那些深幽、遥远、瑰丽、诡异的景观,惬意舒适地饱游在山水之间,应当已经见多识广了。如今他好像还是不满足。记得《论语》中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王弘中的品德和他的爱好,可以说是很和谐的了。用智慧来谋划,又以仁义自居,我知道他离开这里到朝廷中身居高位而成为楷模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一篇亭记刻在石头上作为记载。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