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尊素《两游剡湖记》原文及翻译
黄尊素
原文:
吾郡划为嵊县,唐诗“为爱名山入剡中”者,此也。吾邑之东南有剡湖,谢文正公云:“邑治之东南曰通德乡,迤逦而上,大山之麓,环拱周匝,溪流汩汩有声。下通于江,山水所汇,淳而为湖。人以其示物之胜,拟诸剡溪而名之。”盖文正尝读书于此,故得而记之也。
癸丑岁,余与象衡、元素沿溪而往。至岙口,居民数百家。南行里许,折而西,小桥流水,拾级登山,其阿为化安寺,荒址依然,青草芊芊。童子指点山门、方丈、禅堂故处,而清磬疏钟,窈乎不可闻矣。箕踞松下,漱石征诗,剧饮而归,月印前溪,狂歌溢发,以为剡湖之胜尽矣。后余复至剡,徘徊其间。遥见樵人度岭,迹之,忽辟一高下原隰①,两山夹出,有山家,鸡犬鸣吠丛薄。樵叟曰:“此石漱也。”余摄衣更进,峰峦忽绝,阧出奇岩,石壁嶙峋插空攫虬踞虎者,未必在赞皇、奇章②所品之下。壁下溪流汤汤,澄泓澈底。上有奇鬼,趋而搏人,急足避之,审视,方知亦石也。又进数武③,幽壑盘松,涛声骤起,山鸟鸣其颠,似嘲似傲,吞化安荒址者,奚啻④八九,恨不得使象衡、元素一见之也。
夫四明山二百八十峰,东连句章,西带始宁,南接天台,北包翠竭,中峰最高上有四穴若开户牖以通日月之光故号四明洞天。所谓剡湖之山,不过四明北面七十峰之一耳。计此二百八十峰者,峰峰各有其胜。一峰尚待今日,余峰未知更待何日乎?四明之在域中,犹然十岳中之撮土耳。司马迁始江淮,卒事梁宋,踪迹殆半天下。余家四明,尚且有待,况于天下名山之广乎?以此知人之学问未有穷尽,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不可少有所见,便噭然⑤而自足也。
【注】①原隰:广平与低湿之地。②赞皇、奇章:古代以嶂石岩出名的两座名山。③武:步。④奚啻:何止。⑤噭然:大喊大叫的样子
译文:
我们绍兴郡的剡县就是嵊县,唐人李白诗句“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剡中”,就是指它。县城的东南有一座剡湖,文正公谢迁先生说:“剡县县政府所在地的东南叫通德乡,曲折延伸向上,直到大山脚下,弯曲环绕,溪流汩汩流淌。向下跟江河相通,山水汇集,停蓄成一个湖。人们因为它景物美好,仿照给剡溪命名的方法给它命名。”大概因为谢迁曾经在这里读书,所以能够记录下这段文字。
癸丑年,我和象衡、元素两人沿着溪流前往剡湖。到了岙口,有居民数百户人家。向南走了一里多,折向西走,小桥流水,拾级登山,它的山上是化安寺,荒芜残存的遗址依然如故,青草茂盛。童子指点着山门、方丈、禅堂的旧迹,但是清越、疏朗的钟磬声,已经湮没不可听见了。我们席地坐于松下,闲居求诗,豪饮后回去,月色照映在前面的溪流,纵情歌唱更加兴奋,认为剡湖的胜景全部在这里了。后来我又一次来到剡湖,流连在湖山之间。遥望见一位砍柴人越过山岭,追循他的踪迹,忽然到了一个广平与低湿之地,两山之间,有山间人家,鸡犬在茂密的草丛里鸣叫狂吠。砍柴的老头说:“这就是石湫。”我提起衣襟再往前进,山峰忽然隔绝,出现了陡峭的崖壁,石壁嶙峋形态各异,它的美未必在赞皇山、奇章山所得到的前人品评标准之下。岩壁之下溪流浩荡,水清而深清澈见底。上面有一个奇异的鬼怪,扑过来跟人搏斗,我急忙跑开,仔细一看,才知道也是石头。又向前走了几步,幽深的山沟盘曲的松树,波涛声突然响起;山鸟在树上齐鸣,声音好像嘲笑,又好像骄傲。此处能容纳像化安寺荒址那样的地方,何止八九处?我真遗憾不能使象衡、元素两人共同来见一次。
四明山共二百八十峰,东西南北分别与句章、始宁、天台,翠竭相连,中峰最高,上有四个洞穴好像打开的门窗,来接通日月光芒,所以叫做四明洞天。所谓的剡湖之山,不过是四明山北七十峰之一罢了。估计这二百八十座峰,峰峰都有它的胜景。一座山峰尚且等到今天我才身历眼见,其余山峰不知更待何时了?四明山在国内,仍然像十岳中的一小撮泥土罢了。司马迁的游历从江淮开始,终于梁宋,足迹走遍了几乎半个天下。我在四明安家,尚且要等待那么长时间去游历剡湖,何况对广大的天下名山呢?从这里知道人的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一般土人则希望学习贤人的品格,贤人希望学习圣人的学行,圣人则希望学习真正的天道,不可以有了一点学识,就大喊大叫自我满足。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