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读通鉴论·以利为恩者》原文及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
原文
    以利为恩者,见利而无不可为。故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怀利以孝于亲、忠于君,利尽而去之若驰。利在他人,则弃君亲,背然诺,不旋踵矣。此必然也。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 
    太宗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而敕高宗日:“汝与之无恩,我死,汝用为仆射,以亲任之。” 是已明知世勣之唯利是怀,一夺予之间相形以成恩怨其为无赖之小人灼然见矣:而委之以相柔弱之嗣君,不亦愚乎!长孙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勣何能为者?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利在高宗,则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唯世勣之视利以为归,而操利以笼之,早已为世勣所窥见,以图于利。“家事”一言,而社稷倾于武氏,所必然矣。若谓其才智有余,任之以边陲,锢之于叠州可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译文
    把利益当作恩德的人,见到有利可图就没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了。所以能够孝顺父母的子女, 必定不会把父母给予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当作恩德:能够忠诚于君主的臣子,必定不会把君王赐予的爵禄当作恩德。怀着图利之心去孝敬父母、忠于君王,利益一旦消耗完,这些人就会像驾车一样快速离开。如果别人那里能提供利益,那他们会背弃君王和父母,违背诺言,比转动脚后跟还要快。 这是必然的。所以慈父不用利益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明君不用利益来引诱他的臣子。
    唐太宗将李世勣贬为叠州都督,而告诚高宗说:“你对他没有思情,我死后,你任命他为仆射, 来亲近信任他。”太宗这是早已明知李世勣唯利是图,一贬一赐之间,想比较就会产生感激或怨恨之情,他是个无赖小人,这是清晰可见的:但却把辅佐柔弱的皇太子的重任托付给他,不是很愚蠢吗! 长孙无忌作为元勋重臣兼外戚是可以依赖的,诸遂良忠诚正直是值得托付的,李世勣能做些什么呢? 太宗犹豫不决而将国政托付给他。利益在高宗那里,则李世勣被高宗任用,利益在武则天那里,则被武则天任用。正因为李世勣一心只贪图利益,而太宗拿利益来笼络他,这一点早就被李世勣所窥测到,来谋求更多利益。“家事”那句话,使得社稷最终掌握在武则天手中,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说李世勣才智卓绝,把边陲大事委任给他,在叠州禁锢就可以了。


相关文言文
《读通鉴论·以利为恩者》原文及翻译
《李世勣尝得暴疾》原文及翻译
《贾母倚闾》原文及翻译
《臧氏义保》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良嗣传》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三·凡明主之治国也》原文及翻译
《史记·魏世家·魏安釐王十一年》原文及翻译
《建武三年,帝谓太中大夫来歙曰》原文及翻译
诗经《伐木》原文及翻译
诗经《常棣》原文及翻译
《卫女失意》原文及翻译
《共姜柏舟》原文及翻译
《啸亭杂录·王文雄》原文及翻译
苏轼《书韩魏公黄州诗后》原文及翻译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原文及翻译
《景公登牛山》原文及翻译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于孔子》原文及翻译
《孔子侍坐于哀公》原文及翻译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多戍兵而粮储不足》原文及翻译
《读通鉴论·忌裨将之有功》原文及翻译
《李头之讨樊雅也,力战有勋》原文及翻译
《守弱学》原文及翻译
诗经《皇皇者华》原文及翻译
诗经《四牡》原文及翻译
《有天下者而有私财》原文及翻译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原文及翻译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原文及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梁元帝》原文及翻译
《读通鉴论》之《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