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学者是犹种树也》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
原文:
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後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
邺平之後,吾见徙入关。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媪褐,我自欲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译文:
学习是好比种树,春天赏玩其花,秋天收获果实;谈论学问文章,就是春天的花,加强自身修养以利于行动,就是秋天的果实。
人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接受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曹操、袁遗,年老时却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在壮年失学,还应当晚学,不可以放弃自己。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做人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曾参七十岁才学习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待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这些人都最终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间的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称太晚了,沿袭保守,不愿学习,也太愚蠢了。幼年学,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古代的勤学者,有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瞌睡的苏秦;有投斧于高树、下决心求学的文党;有映雪勤读的孙康;有收聚萤火虫以照明的车武子;汉代的儿宽耕种时也不忘带上经书;路温舒在放羊时编蒲草为简牍,用来写字;他们都能勤奋刻苦。齐国有个宦官太监田鹏鸾本来是蛮人。十四五岁刚刚做了太监,就知道好学,袖子里藏着书本,早晚诵读。身处在低下地位,从事役使差事辛劳困苦,有时窥伺间隙,向周围的人请教。每次到文林馆,除了询问书本问题之外,就无暇说别的话。看到古人节义的事,没有不感激。后来被赏识,位至侍中开府。
邺下平定以后,我被迁徙到关中。大儿思鲁首对我说:“朝廷上没有禄位家里没有积财应该多出气力来表达供养之情。而每被学习的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不知做儿子的能安心(学习)吗?”我教训他说:“做儿子的应当以修养为志向,做父亲的应当以学习为教诲。如果叫你放弃学业而一意求财,让我衣食丰足,我吃东西哪能觉得甘美,穿衣服哪能感到暖和?如果从事先王之道,继承家世之业,即使吃粗劣饭菜、穿粗麻褐衣,我自己也愿意。”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