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秦始皇十八年,取韩》原文及翻译

东坡志林
原文
    秦始皇十八年,取韩;二十二年,取魏;二十五年,取赵,取楚;二十六年,取燕,取齐,初并天下。苏子曰:秦并天下,非有道也,特巧耳,非幸也。然吾以为巧于取齐,而拙于取楚,其不败于楚者,幸也。
    呜呼!秦之巧,亦创智伯而已。魏、韩肘足接而智伯死。秦知创智伯,而诸侯终不知师魏、韩,秦并天下,不亦宜乎!齐湣王死,法章主,君王后【2】佐之,秦犹伐齐也。法章死,王建立六年而秦攻赵,齐、楚救之。赵乏食,请粟于齐,而齐不予。秦遂围邯郸,几亡赵。赵虽未亡,而齐之亡形成矣。秦人知之,故不加兵于齐者四十余年。
夫以法章之才而秦伐之,建之不才而秦不伐,何也?太史公曰:“君王后事秦谨,故不被兵。”夫秦欲并天下耳,岂以谨故置齐也哉?吾故曰“巧于取齐”者,所以慰齐之心,而解三晋之交也。齐,秦不两立,秦未尝须臾忘齐也,而四十余年不加兵者,岂其情乎?齐人不悟而与秦合,故秦得以其间取三晋。三晋亡,齐盖岌岌矣。方是时,犹有楚与燕也,三国合,犹足以拒秦。秦大出兵伐楚、伐燕,而齐不救,故二国亡,而齐亦虏不阅岁,如晋取虞,虢也,可不谓巧乎?二国既灭,齐乃发兵守西界,不通秦使。呜呼!亦晚矣。
    秦初遣李信以二十万人取楚,不克,乃使王翦以六十万攻之,盖空国而战也。使齐有中主具臣,知亡之无日,而扫境以伐秦,以久安之齐,而入厌兵空虚之奏,覆秦如反掌也。吾故曰“拙于取楚”。然则奈何?曰:古之取国者必有数。如取龆齿也,必以渐,故齿脱而儿不知。今秦易楚,以为龆齿也可拔,遂抉其口,一拔而取之,儿必伤,吾指为啮。故秦之不亡者,幸也,非数也。
(取材于《东坡志林》)
注释:【1】智伯:晋国四卿(智伯、韩康子、魏柜子、赵襄子)中最为强大的一家,后来波韩、魏、赵三家联手攻灭瓜分。三家史称“三晋”【2】君王后:齐襄王田法章的王后,齐王田建的生母。【3】晋取虐,虢: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出兵攻打些国。晋国灭號后,回师途中灭了虞国。


译文
    秦始皇十八年,攻取了韩国;二十二年,攻取了魏国;二十五年,攻取了赵国、攻取了楚国;二十六年,攻取了燕国、攻取了齐国,天下开始统一。苏子说:秦国兼并天下,不是有正道,仅仅是方法巧妙罢了,当然也并不是侥幸。但是我认为(秦)攻取齐国的办法巧妙,而攻取楚国的办法笨拙,没有被楚国打败,(纯粹)是侥幸。
    唉!秦国巧取六国,只是以智伯为戒罢了。魏桓子、韩康子联合(反戈),智伯就灭亡。秦国知道以智伯为戒,但诸侯始终不知道效法魏、韩。秦国兼并天下,不也应该吗!齐湣王死,法章即位,君王后辅佐他,秦国仍旧攻打齐国。法章死,(齐)王(田)建即位六年秦国却攻打赵国,齐国、楚国援救赵国。赵国缺乏粮食,向齐国请求援助,但齐国不给。秦国于是围攻(赵国首都)邯郸,几乎灭亡了赵国。赵国虽然没有灭亡,但齐国灭亡的局势形成了。秦国人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对齐国用兵四十多年。
    凭着田法章有才能秦国却讨伐他,田建没有才能秦国却不攻伐,为什么呢?太史公说:“君王后事奉秦国恭谨,所以没有遭到攻伐。”秦国想要并吞天下,难道因为恭谨的缘故就放过齐国?我所以说“攻取齐国的办法巧妙”,是(秦国)用安抚齐国的办法,来瓦解韩、赵、魏三国的联盟。齐国、秦国势不两立,秦国不曾片刻忘掉(攻取)齐国,四十多年不派军队攻打,难道这合平情理吗?齐国人不醒悟却和秦国联合,所以秦国能够在这期间攻取韩、赵、魏三国。韩、赵、魏三国灭亡,齐国的命运也就岌岌可危了。在这个时候,还有楚国和燕国存在,(如果)齐、楚、燕三国联合,仍然能够抗拒秦国。秦国大量出兵攻伐楚国、攻伐燕国,齐国却不去援救,所以这两个国家灭亡,齐国也不到一年被攻取,如同晋国攻取虞国、虢国一样,可以不说巧妙吗?燕国和楚国灭亡之后,齐国才发兵防守西边的疆界,不和秦国通使往来。唉!也晚了。
    秦国起初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人攻打楚国,没有取胜,就派王翦率领六十万人攻打楚国,大概是竭尽全国的力量出战了。假如齐国有才能中等的君臣,知道国家灭亡没有多久了,而倾国出动讨伐秦国,凭着长久安定的齐国,进入百姓厌战国内空虚的秦国,灭亡秦国如同反掌。我所以说“攻取楚国的办法笨拙”。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我)认为:古代攻取别国一定是有技巧办法的。如同(我们)拔取小孩快要脱落的牙齿一样,一定用逐步摇动(的方式),所以牙齿脱落但小孩却没有感觉。现在秦国轻视楚国,认为(楚国)像小孩快要脱落的牙齿般可以拔掉,于是就撬开他的嘴,一下子拔取它,小孩一定受伤,撬开他嘴的手指(也会)被咬。所以秦国不灭亡,是侥幸,不是技巧办法的原因。


相关练习:
《秦始皇十八年,取韩》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秦始皇十八年,取韩》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三)
《金谷园大宴宾客》原文及翻译
《江虨被讥为乡巴佬》原文及翻译
《说苑·臣术·齐侯问于晏子》原文及翻译
《一钱太守》原文及翻译
《荀子·儒效》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原文及翻译
《硃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原文及翻译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播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苏代为燕说齐》原文及翻译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及翻译(二)
《资治通鉴·初,刘仁轨为给事中》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裘甫寇浙东》原文及翻译
张惠言《书左仲甫事》原文及翻译
《明史·祁彪佳传》原文及翻译
《阮步兵啸》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之《象》原文及翻译
《明史·沈思孝传》原文及翻译
《王欢守志》原文及翻译
《桓公深知宁戚》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论作文》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