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汉学师承记·余古农先生》原文及翻译
国朝汉学师承记
原文:
先生讳萧客,字仲林,别字古农,吴县布衣也。先生生五岁,父幕游粤西不归。母颜授以四子书、五经,夜则课以《文选》及唐宋人诗古文。年十五,通五经,即知气理空言无补经术思读汉唐注疏家贫不能蓄书有苕溪书棚徐姓识先生一日诣书棚借《左传注瑞》巨月读毕归其书,徐姓讶其速,曰:“子读之熟矣乎?”曰:“然。”徐手翻一帙,使先生背诵,终卷无误。徐大骇曰:“子奇人也!”赠以《十三经注疏》《十七史》《说文解字》《玉篇》《广韵》。于是闭户肄经史,博览群书。
性癖古籍,闻有异书,必徒步往借,虽仆仆五六十里,不以为劳也。以郭璞注《尔雅》用旧注而掩其名,谓之“攘善无耻“,乃采注疏及《太平御览》诸书中犍为舍人、孙炎、李巡旧注而为之释。书未成,先成《注雅别钞》八卷,专攻陆佃《新义》《埤雅》及罗愿《尔雅翼》之误,兼及蔡卞《毛诗名物解》。沈宗伯德潜见其书,折节下交。
吴县朱丈文游,藏书之富甲于吴门,延先生教读。馆于滋兰堂中,得遍读四部之书。又尝阅《道藏》于元妙观,阅《佛藏》于南禅寺。居恒手一编弗辍,日不足,则继之以夜,于是目力亏损,不见一物。有人传以坐暗室中,目蒙蓝布,存想北斗七宿。一年之后,目虽能视,然读书但能读大字本而已。
直隶总督方恪敏公观承,闻其名,延至保定,修《畿辅水利志》。闲游京师,与朱学士笥河先生、纪文达公昀、胡文恪公高望相友善,咸谓其学在深宁、亭林之间。因目疾复作,举歙震以代。遂南归,以经术教授乡里,闭目口授,生徒极盛。是时江震沧孝廉名筠者,亦以目疾教读,时人皆称为盲先生。
乾隆年间,诏开四库馆,征四方名彦充校雠之任,有人以山阴童钰及先生名达于金坛。因一诸生、一布衣,格于例,不果荐。先生贫病交攻,再娶无子,卒年四十有七。
(节选自《国朝汉学师承记·余古农先生》)
译文:
余先生名为萧客,字仲林,别字古农,是吴县的平民。余先生生下来刚五岁,父亲去粤西做幕府再没有回来,母亲颜氏教授他四书五经,晚上就让他学习《文选》和唐宋文人的诗歌及古文。十五岁通读五经,便知道气理之论都是些不切实际的话,对于经学没有补益,他想读汉代和唐代学者的注疏。家中贫穷,无法藏书,有个苕溪书店的老板姓徐,认识先生,一天,他到书店借了本《左传注疏》,一个月就读完了。还书的时候,徐姓老板惊讶于他读书的速度,说:“你已经读熟了吗?”他说:“是的。”徐老板随手翻了一卷,让先生背诵,整卷背下来,没有一处错误。徐老板非常惊讶,说:“你真是个奇人啊!”又把《十三经注疏》《十七史》《说文解字》《玉篇》《广韵》赠送给了他。从此他就关门在家学习经史,广泛阅览了很多图书。
先生生性痴迷古书,听说哪里有不同寻常之书,必会徒步去借,即使风尘仆仆,走五六十里的路,也不觉得劳苦。他认为郭璞为《尔雅》作注时用了旧注却掩藏旧注作者的名字,称他是“掠人之美的无耻之徒”,于是广泛采集各家注疏以及《太平御览》等书中犍为舍人、孙炎、李巡的旧注来解释《尔雅》。书还未写成,先写成了《注雅别纱》八卷,专门研究陆佃《新义》《捭》及罗愿《尔雅翼》中的错误,其中也涉及到了蔡卞的《毛诗名物解》。沈德潜读了这本书,甘愿降低身份与他结交。
吴县的朱文游,家中藏书在苏州一带最多,请先生去教孩子读书。先生在滋兰堂中设馆教学,得以遍读四部之书。他又曾在元妙观读《道藏》,在南禅寺读《佛藏》。平日里总是手持一书,不停地阅读,白天时间不够,便晚上继续,于是眼睛受到损伤,看不见任何东西。有人教他坐在暗室中,用蓝布蒙住眼睛,默想北斗七星。一年之后,眼睛虽然能看见东西了,但读书只能读大字本罢了。
直隶总督方观承听说了他的美名,请到保定,让他撰写《畿辅水利志》。闲暇时游学京师,与朱笥河先生、纪昀、胡高望交情甚好,大家都说他的学问在深宁、亭林之间。由于眼疾复发,推荐歙县戴震代替自己。于是回归南方,凭借经学在乡里教书,闭着眼睛口头教授,学生人生极多。这个时候有个叫江筠的举人,也因眼疾设馆教书,当时的人都成他们为“盲先生”。
乾隆年间,下诏建造四库全书馆,征召天下名人才士担任校雠的工作,有人把山阴童钰和余先生的名字报给了金坛的地方官员,因为他俩一位是生员,一位是平民,不合规定,最终没有推荐给朝廷。先生贫病交加,娶了二个老婆还是没有子嗣,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