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时,王旦为相》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涑水记闻》
原文:
真宗时,王旦为相,宾客虽满座,无敢以私干之者。既退,旦察其可与言者及素知名者,使吏问其居处。数月之后,召与语,从容久之,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所言而献之,观其才之所长,密籍记其名。他日,其人复来,则谢绝不复见也。每有差除,旦先密疏三四人姓名请于上,上所用者,辄以笔点其首,同列皆莫之知。明日,于堂中议其事,同列争欲有所引用,旦曰:“当用某人。”同列争之莫能得。及奏入未尝不获可同列虽疾之莫能间也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之才,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夫以禁军成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摹而已矣。”亿由是益服旦之识度。真宗既与契丹和亲,王旦问于李沆曰:“和亲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亦未以为然。及真宗晚年,多事巡游,大修宫观,旦乃潜叹曰:“李公可谓有先知之明矣。”
(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译文:
宋真宗时,王旦为宰相,宾客虽然满座,但没有人敢因私事求他的。等宾客退下后,王旦观察那些可与之交谈以及向来知名的人士,让官吏问明他们的住处。数月之后,召他们来谈话,不慌不忙地谈很久,向他们询问各地治理的优点与弊端,有时让他们分条记录自己的言论献给他,观察他们突出的才能,秘密地记录下他们的名字。日后,那人再来,就谢绝不见,每当有官职任命之事,王旦先秘密地将三四个人的姓名写入奏章呈给皇上,皇上选中某人,就用笔在他的姓名前边加点,同僚没人知道这事。到了第二天,在朝堂议论任命之事,同僚争相推荐自己要引用的人,王旦说:“应当用某人。”同僚争不过他。等上奏皇上后,没有不获准的。同僚虽嫉妒他,但没有人能使他与皇上不和。曹玮在秦州已经很久,屡次上表请求朝廷派人来代替自己。皇上问王旦谁可以代替曹玮,王旦推荐枢密直学士李及,皇上就让李及管理秦州。众臣都认为李及虽然谨慎忠厚,有品行,但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不足以接替曹玮。杨亿将众人的话告诉了王旦,王旦不回答。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正好有士兵大白天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抓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当时正在看书,命人带士兵前来,略加审问,士兵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来吏审讯,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像先前那样看书,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杨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让禁军戍守边疆,而士兵却在大白天公然抢夺,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就称得上是政绩优异呢?我用李及,不是为了这个。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边境的事务,曹玮处理得已经很合适了。假如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原有做法,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我之所以任用李及,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而已。”杨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真宗与契丹和亲之后,王旦问李沆说:“你认为和亲怎样?”李沆说:“好是很好,但边患停止以后,恐怕皇上会逐渐生出奢侈的想法。”王旦并不认为他说得正确。等到真宗晚年,多做巡游之事,大修宫观,王旦才暗自感叹:“李公可谓有先见之明啊。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