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原文及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
原文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大哉言矣! 公谢之,其没也哀之,而不能从,亦必有故矣。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
    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谡败其功;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訏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
    夫大有为于天下者,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公之托身先主也,非信先主之可为少康②、光武也,耻与荀彧、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③,义所可从而依之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向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溘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焉,领袖群才,各效其用,公亦何用此营营为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
【注】①丙吉、陈平:西汉丞相,都不亲理细务。②少康:夏代中兴之主。③衣带之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译文
    杨颙劝谏诸葛亮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这话说得真有道理啊! 诸葛亮向他道谢,在他去世时深为悲哀,却不能听从他的意见,也必定是有缘故的。诸葛亮说过:“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有所作为。”可见他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
    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虽然有英雄之姿,却没有袁绍、曹操那样的权势,他屡遭挫折,屡次奔逃,在荆州寄居,声望不高因而归附他的士人很少。等到他分得了荆州一部,又占据了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曹操又善于用人,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归附他,蜀汉所能收罗的、为己所用的人才,只有江湘流域和巴蜀地区的士人罢了。楚地的士人轻浮,蜀地的士人浮躁,虽然也有像费祎、蒋琬这样名动一时的人物,但能像钟繇、杜畿、崔琰、陈群、 高柔、 贾逵、陈矫这样出色的人才,却是没有的。军队无人统率,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统率; 民众无人治理,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治理; 政治不平衡,只能由诸葛亮来使其平衡;财用不足,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理财富国。任用李严而李严却扰乱其法纪,任用马谡而马谡却因战败而使北伐不能成功;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
    想要在天下大有一番作为的人,必须下有人才辅佐而上有明君支持。诸葛亮托身于刘备,并不是相信刘备可以成为少康、光武那样的中兴之主,只是耻于像荀彧、郭嘉那样被曹操所役使,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衣带诏,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干他。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假使庞统、法正没有突然去世,徐庶、崔州平并未与他离散,刘备能对他推心置腹,使得关羽的傲慢、李严的阴险,都不能阻挠他的事业,由他统率众多人才,使其各尽其用,诸葛亮又何必亲自处理各种琐碎事务呢?


相关文言文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原文及翻译
《亮尝自校簿书》原文及翻译
《井中捞月》原文及翻译
《读荀》《论衡·刺孟》原文及翻译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原文及翻译
东方朔《诫子诗》原文及翻译
吕蒙正《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续资治通鉴《是日,帝留安石坐,因言》原文及翻译
《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原文及翻译
《诱友出户》原文及翻译
《江陵项安世谨书》原文及翻译
马藻跋《跋》原文及翻译
《武侯兵法》之《知人性》原文及翻译
《掲阳王大寳书》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家诫》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苏州谢赈赐表》原文及翻译
《疏广散金》原文及翻译
李孝光《大龙秋记》原文及翻译
《五蠹》(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玉承家拒命》原文及翻译
《项羽既定河北》原文及翻译
《武侯兵法》之《逐恶》原文及翻译
《玉山汪应辰书》原文及翻译
《吴兴沈浚题》原文及翻译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原文及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梁元帝》原文及翻译
《读通鉴论》之《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