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
原文:
人之生久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其伦也。孰持其伦?礼乐、刑政、文物数制事为其具也。其具孰持之?为之君臣,所以持之也。君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臣。为之师,所以并持之也。君不知所以为君,臣不知所以为臣人之类其不相贼杀以于尽者非幸欤信乎其为师之重也。
古之君子,尊其身,耻在舜下。虽然,有鄙夫问焉而不敢忽,敛然后其身似不及者,有归之以师之重而不辞,曰:“天之有斯道,固将公之,而我先得之,得之而不推余于人,使同我所有,有所不忍也。”
某得县于此逾年矣,方因孔子庙为学,以教养县子弟。愿先生留听而赐临之,以为之师,某与有闻焉。伏惟先生不与古之君子者异意也,幸甚。
(节选自王安石《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①)
译文: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已经很久了,父子之间要慈爱孝敬、夫妇之间要相处和睦、兄弟之间要长幼有序、宾客之间要热情友好、朋友之间要真诚有信,这是做人的基本伦理。谁未把握人伦大理呢?礼乐、刑政、制度等的规定和约束便是保证人伦的工具。这个工具由谁来把握呢?制定君臣间的礼仪,就能有效地把握这个工具。君主得不到良师,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当君主;臣子得不到良师,就不懂得如何当好臣子。做他们的老师,是可以与他们共同遵守人伦大道的。君主不知道如何做君主,臣子不知道如何做臣子,人与人之间没有彼此残杀殆尽,难道还不算大幸吗?可见作为老师的责任是何等的重大。
以前的君子,看重自身,以自己居于舜之下而感到羞辱。虽然如此,有鄙陋浅薄的人向他询问,他也不敢怠慢(不重视),收敛自身,好像还比不上询问者有学问,把回答询问看成是为师之道而不敢推辞,他会说:“上天所以有大道,本来就是公之于众的道理,只不过我先一步了解了它,了解了它却不推及于其他人,使其他人和我一样共同具有,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
王某(我)得以掌管此县已经超过一年了,刚刚依靠着孔子庙建了县学,用来教养本县子弟。希望杜先生留心听取弟子们的请求而光临我县县学,作为子弟们的老师,王某替他们给杜先生传达此意。诚恳地希望先生不要与以前的君子有所不同,才是我等的大幸。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