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清史稿·汤金钊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
原文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入直上书房。 
    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阙,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典江南乡试,留学政。诏勉以训士不患无才,务培德,经学为本,才藻次之。金钊阐扬诏旨,通诫士子。
    宣宗即位,调吏部。时用尚书英和议,命各省查州县陋规,明定限制。金钊疏言:“陋规皆出于民,地方官未敢公然苛索者,畏上知之治其罪也。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
    道光元年,兼署户部侍郎。二年,典会试,父忧归。六年,服阕,仍直上书房,授皇长子奕纬读。七年,连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上甚倚畀,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自禁烟议起,海疆久不靖。林则徐既罢,琦善主抚,复不得要领。金钊素不附和议,与穆彰阿等意龃。一日召对,上从容问广东事可付诸何人,金钊以林则徐对,上不悦。未几,坐事为人所讦,降四级调用。逾年,授光禄寺卿。以衰老乞罢,住京养疴,许以二品顶戴致仕。久之,上仍眷念,赐头品顶戴。咸丰四年,重宴鹿鸣,加太子太保。六年,卒,谥文端。金钊自为翰林,布衣脱粟,后常不改,负一时清望,虽被排挤,卒以恩礼终。 
(节选自《清史稿》) 


译文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被授予编修职务。嘉庆十三年进入上书房。
    汤金钊为人正直谨慎、自我克制,道光帝还是皇子时对他非常尊敬。丁母忧期满后,被提升为侍讲学士,担任湖南学政。几次升迁后被授予内阁学士职务。主持江南乡试后留任江南学政。嘉庆帝下诏书:培养人才不担忧他们没有才华,应该致力于培养其道德,要以讲习经学为本,文学才华是第二位的。汤金钊详细阐发宣扬皇帝旨意,通令全省学子严格遵循。 
    道光帝即位后,汤金钊被调任吏部。当时皇帝采用吏部尚书英和的建议,命令各省查核州县的陋规(指官员的 各种灰色收入),明令对陋规进行限制。汤金钊上书说:“陋规都是民脂民膏,地方官不敢公开向百姓收取,这是因为怕皇帝知晓后治他们的罪。如今将其变成明确的章程,陋规就变成了官员可以按惯例收取的合理收入,官员们势必 会明目张胆地收取,还会在惯例之外额外收取,即便皇帝严令禁止,也难以禁止了。官吏贵在选择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选人合适,即便官员向百姓收取一些费用,百姓依然爱戴他,也不会妨害他的清廉;选人不当,即便他不向百姓收取费用,百姓依然痛恨他,(如此)又如何评价这个官员是否清廉呢?(限制陋规)关键在于总督和巡抚能采用公平开明的方法处理,而不是简单制定一刀切的政策能够限制的。”汤金钊的上书到达皇帝那里,道光帝亲手批阅:“朝廷有(汤金钊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让我对这件事的利弊有了清晰的了解,并且不会伤害国家体制,我对(汤金钊的进言)非常满意!”给予了奖励。 
    道光元年,汤金钊兼任户部侍郎。道光二年,主持会试,因为父亲去世回乡丁忧。道光六年守丧期满,仍然在上书房任职,并且负责为皇长子奕纬授课。道光七年,皇帝连续提升他为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皇帝对他非常倚重,多 次让他到各省审核司法,四年中共五次奉命出使。讨论禁绝鸦片之后,(英国入侵)沿海诸省始终不能安定。 林则徐被罢官后,琦善负责与英国议和,也不得要领。汤金钊一直不附和和议的政策,因此和权臣穆彰阿产生矛盾。 有一天 皇帝找他询问对策,道光帝和颜悦色地问他广东的事情可以托付给何人,汤金钊推荐林则徐,道光顿时很不高兴。 没过多长时间,汤金钊因事被人告发,降四级调到其他部门。第二年,又被提升为光禄寺卿。 
汤金钊因为年老体衰请求辞官在京城养病,皇帝准许他以二品官级别退休。过了一段时间后,道光帝仍然顾念他的功劳,赐予他头品顶戴。咸丰四年,他考中举人六十年时,又给他加太子太保的头衔。咸丰六年去世,朝廷赐谥号文端。汤金钊从当翰林时就坚持穿布衣、吃粗米,后来身为重臣也一直没有改变。他在当时颇有美好的名声,虽然被人排挤,但最终还是收获了朝廷的恩遇、礼遇,得以善终。 

相关练习:
《清史稿·汤金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清史稿·靳辅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朱之弼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阿桂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长庚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冯光熊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卫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豪格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顾炎武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奕畴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沈近思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白镕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张存仁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朱轼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王弘祚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阎若璩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赵廷臣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高士奇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曾国藩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谢济世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缪遜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宋必达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邵嗣尧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马如龙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向荣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吴琠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阮元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刘永福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张树声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刘统勋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王夫之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龚鉴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赓芸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魏琯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魏象枢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金德瑛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张勇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尹会一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方苞传》
《清史稿·左宗棠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陶澍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邓世昌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施琅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光地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姚启圣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杨芳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纪昀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陈宏谋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賡芸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吴嗣爵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