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白居易《李陵论》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
原文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 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译文

    《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
    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军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一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
    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
    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书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
    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

相关练习:
白居易《李陵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孝忠传》原文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原文及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及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权智·陈述古智辨盗贼》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之《骂鸭》原文及翻译
《史记·世家·郑》原文及翻译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原文及翻译
《君讳楙传》原文及翻译
刘劭《人物志·序》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伯巨传》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诚斋集》原文及翻译
王炎《竹赋》原文及翻译
金圣叹《快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原文及翻译
《说苑·杂言》原文及翻译
《重修望海楼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原文及翻译
《乌脚溪》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权智·巧筑苏州至昆山长堤》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权智·雷简夫窖大石》原文及翻译
苏辙《上高县学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原文及翻译(二)
《序洛诗》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二)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游大林寺》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观刈麦》原文和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