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以为孔子岂校力之强弱》原文及译文
洪迈《容斋随笔》
原文:
说者以为孔子岂校力之强弱,但明其义而已。能顺人心而行天讨,何患不克?使鲁君从之孔子其使于周请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胜齐者,孔子之余事也。予以为鲁之不能伐齐,三子之不欲伐齐,周之不能讨齐,通国知之矣。孔子为此举,岂真欲以鲁之半力敌之哉?盖是时三子无君,与陈氏等。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国,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难也。使三子者警,必将曰:鲁小于齐,齐臣弑君而欲致讨,吾三臣或如是,彼齐、晋大国,肯置而不问乎?惜其君臣皆不识圣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逊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译文:
有人议论说孔子哪里考虑实力的大小,只是为了彰明道义而已。如果能顺从老百姓的心思而进行讨伐,担心什么不战胜的?假若鲁哀公接受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出使到周朝,向天子请命,就能明确齐国陈常的罪名。至于如何能够战胜齐国,对孔子来说都是不重要的。我认为,鲁国不能讨伐齐国,三家贵族不想讨伐齐国,周王室不能讨伐齐国,是整个国家都明白的道理。孔子这么做,难道真是想以鲁国一半的国力来与齐国为敌吗?大概是因为当时鲁国的三家贵族目无君主,与陈成子的状况是一样的。孔子对上是想让鲁哀公醒悟,对下也想警告三大家族。如果鲁哀公能够明白其中意味,一定能察觉三大家族擅权,考虑如何对付他们,重用孔子并交付国政,摆正君君臣臣的名分是不难的。如果三大家族惊觉,必然会思考:鲁国比齐国弱小,齐国臣子弑君就会招致讨伐,我们三人如果也这样,那些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又怎么会置之不理呢?可惜鲁国君臣都不能体会圣人深意。此事两年后,孔子去世。又过了十一年,鲁哀公最终被三大家族逼迫而流亡越国,相比于齐简公,只是保全性命罢了。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