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报更》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
原文: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②,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朐,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骩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蹶之请,坐拜之谒,虽得则薄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节选自《吕氏春秋·报更》)
译文:
从前,赵宣孟将要去绛,(在途中)看见一课枯死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地上的人,赵宣孟就停了车,给那人准备食物,做成粥喂给他吃,(那人)咽下去两口后就能看见东西了。赵宣孟问他说:“你为什么会饿成这个样子?”(那人)回答说:“我(原来)在绛地给人做仆隶,回来的时候粮食没了,(因为)不好意思行乞又非常憎恨私自窃取(食物),所以就饿成了这个样子。”赵宣孟给了(他)两块肉干,(那人)恭敬地接受但是没敢吃掉。(赵宣盂)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回答说:“我还有老母亲,拿回去给她吃。”赵宣孟说:“(你)把它全吃了吧,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就又送给了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然后就离开了。过了两年,晋灵公准备杀赵宣盂,就让勇士先潜伏在正室的两侧房里,以便等待赵宣盂的到来。晋灵公请赵宣孟饮酒。赵宣孟知道这是晋灵公的阴谋,只饮到一半时就出去了。晋灵公命令埋伏在侧房中的士兵去追杀。其中一个追得很紧,抢先追到赵宣孟面前,就说:“嗨,你迅速上车!请允许我回去替您拼命。”赵宣孟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人边往回走边说:“问我的名字干什么呀!我就是饿倒在枯桑下的那个人。”他返回去和兵士格斗时被杀害。赵宣孟得以逃脱。这就是《尚书》上讲的“恩德再微也不算小”。赵宣孟对一个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所以《诗经》中讲:“雄赳赳的武士,是捍卫公侯的屏障”。“人才济济,文王因此安康。”作为君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爱怜贤士呢?贤士是很难了解到的,只有广泛地寻求才可以,广泛地寻求,就不会失掉了。
孟尝君以前在自己的封地薛时,楚人想要攻打薛。淳予堯为齐国出使到楚国,返回时路过薛,孟尝君命人以礼相待,并亲自送他到郊外,对他说:“楚国人进攻露,如果先生您不为此而担忧,我将没有办法侍奉您了。”淳于髡说:“我遵命了。”(淳于髡)回到齐国,禀报完毕,齐王说:“你在楚国看见什么了?”淳于髡回答:“楚国贪得无厌,薛也自不量力。”齐王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淳于髡说:“薛不估量自己的力量,给先王立了宗庙在薛,楚国因为贪婪要攻打薛,建在薛地的宗庙必然危险,所以说薛自不量力,而楚国又太贪婪了。”齐王(听后因为惊讶而)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修在薛啊。”(然后)即刻发兵救薛,薛因此得以保全。趴在地上请求,跪拜着请求,就算能得到援救,也是很少的。所以搜长劝说的人,陈说形势,讲述主张,看到别人危急,如同自己处在危难中,(这样),哪里用得着极力劝说呢?极力劝说就鄙陋了。劝说别人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劝说的人,也在于劝说者自己。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