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荀子·儒效》原文及翻译

荀子
原文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舆固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则非大儒也。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敦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其言议谈说已无以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掩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①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敦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②而应之,无所儗作③;张法而度之,则晻④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取材于《荀子·儒效》)


译文
    造父,是天下擅长驾车的人,没有车马就没有办法表现他的驾驭才能。后羿,是天下擅长射箭的人,没有弓箭就没有办法表现他的箭艺高明。大儒,是善于协调一统天下的人,但是没有方圆百里的国土,就没有办法表现他的治国功业。车子坚固,马匹精良,却不能借助它到达远方,日行千里,那就不是造父了。弓已校正,箭杆笔直,却不能射向远方命中微小的目标,那就不是后羿了。如果有方圆百里的国土,却不能用它来协调一统天下,那就不是大儒了。

    那些大儒,即使隐居在偏僻简陋的居所,家里甚至没有立锥之地,但是王公的声誉也不能和他们相比较;即使他只处在一个大夫的位置上,一国国君也不只是容留他,一个国家也不只是容纳他(而会重用他)。大儒们的盛名可以和诸侯相提并论,没有哪个国君不希望得到他作为辅佐自己的大臣。他们治理方圆百里的国土,但是那拥有方圆千里的大国也不能跟他一较高下;他们鞭挞残暴的国家,让整个天下达到整治,没有谁能推翻他(所治理的国家)。这是大儒的特征。他们说话合乎法度,他们行为符合礼仪,他们做事果决无悔,他们扶持危局、应对变故灵活恰当。他们与时代一起变化,与世道共同进退,即使遭遇世事的万千变化,他们奉行的原则始终如一。这是大儒的核验标准。他们失意时,平庸的儒生都会嘲笑他;他们得志时,英雄豪杰都会接受他的教化。他们得志了就会一统天下,他们失意了就会独自坚守高贵的名节。上天不能让他们死去,大地不能埋葬他们,即使夏桀、盗跖所处的时代也不能玷污他们,不是大儒的话就没有人能够这样立身处世,仲尼、子弓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世人有俗人、俗儒、雅儒、大儒的分别。不以学问为正业,不以正义为目标,(而是)以获取财富利益为追求,这指的是俗人。粗略地效法先王(却不知大体)就形成了许多足以扰乱社会的作法,错误学习杂乱推举,不懂得要效法后王去统一法令礼俗,不懂得尊崇礼仪、注重诗书;他们的衣着行为已经混同于世俗之人,但他们却不懂去憎恶;他们的言谈议论已经没有什么和墨子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区别;他们称举先王的一些作法,欺骗一些愚昧的人从而于其中获得衣食保障;得到的储备(俸禄)充足因此遮蔽了自己的口(不愿为正义发声),竟然意气扬扬起来;追随那些朝廷的显贵,侍奉那些君主的幸臣,吹捧那些显贵的座上客,心安理得就像是终身为奴之人而不愿意有其他志向:这些人是俗儒。能够效法后王,统一法令礼俗,尊崇礼义,注重诗书;他们言行符合纲纪,但是智慧还不足以整治法度教化所未涉及、自己所未见闻的情形,这样就知道他们作不到建立法式;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因此他们尊敬贤者,敬畏法制,也就不敢怠慢或急躁:这些人是雅儒。效法先王,统贯礼义,一统礼乐法度;用浅显的事物阐明广博的道理,用历史的兴衰预示今天的方向,用一个道理驾驭万物的运行;如果是合乎仁义的事物,即使是在鸟兽群中,他们也能如同辨别黑白那样清楚地区别开来;离奇的事物和古怪的变化、未曾听说未曾亲见的事情,如果突然发生在某处,他们也能够毫不迟疑地选用合适的纲目去应对;待到展开法律条文去比较时,其一致的情形仿佛就是符与节一样契合:这些人是大儒。

    所以,国君如果任用俗人,万乘之国都会灭亡;如果任用俗儒,万乘之国就可以生存下去;如果任用雅儒,千乘之国可以安定下来;如果任用大儒,即便是方圆百里的小国也可以持久存在,三年以后,就能将天下统一,让各处诸侯成为辅佐自己的大臣。
【注】①亿然:安然。  ②统类:大纲和条目。 ③儗作:疑惑惭愧。  ④晻:相同。


相关练习:
《荀子·儒效》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荀子·儒效》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原文及翻译
《硃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原文及翻译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播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苏代为燕说齐》原文及翻译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及翻译(二)
《资治通鉴·初,刘仁轨为给事中》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裘甫寇浙东》原文及翻译
张惠言《书左仲甫事》原文及翻译
《明史·祁彪佳传》原文及翻译
《阮步兵啸》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之《象》原文及翻译
《明史·沈思孝传》原文及翻译
《王欢守志》原文及翻译
《桓公深知宁戚》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杨文乾传》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原文及翻译(二)
《宋书·朱修之传》原文及翻译
《石崇与王桤争豪》原文及翻译
《晋书·刘毅传》原文及翻译(二)
《说苑·正谏·景公为台》原文及翻译
《荀子·宥坐·欹器满覆》原文及翻译
《荀子·性恶》原文及翻译
荀子《自知之明》原文及翻译
《荀子·非相篇》原文及翻译
《君子之学》原文及翻译
《荀子·强国》原文及翻译
《劝学》全文原文及翻译
《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
《荀子·子道》原文及翻译
《荀子·王制》原文及翻译
《荀子·赋》原文及翻译
《荀子·修身》原文及翻译
《荀子·非相》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