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
原文:
晋文侯反国,赏从亡者,而陶狐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若赏唐国之劳徒①,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矣!”
秦小主夫人②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菌改入之。夫人闻之,令吏兴卒。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译文:
晋文公回到晋国,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而陶狐不在其中。身边的侍从说:“您回到国家,多次拿出爵禄赏人,陶狐却不在其中,冒昧地问问您的解释。”文公说:“用义来辅佐我,用礼来引导我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最高的赏赐;用善道来教育我,用贤德来劝勉我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次一等的赏赐;违背我想要的,多次揭发我的过错的人,我认为他应得末等的赏赐。如果赏赐劳役之人,那么陶狐将在首位。”周内史叔兴听到这件事说:“晋文公大概会成就霸业吧!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力量放在其次,晋文公的做法与此相符了!”
秦小主母亲任用奄变,很多贤能的人心中不高兴,隐藏不出;百姓们郁闷怨恨指责君主。公子连流亡在魏国,听到这种情况,打算入主秦国,于是借助群臣和百姓从郑所这个要塞进入。右主然把守要塞,不让他进入,说:“我有道义,不能侍奉两个君主,公子赶紧离开吧!”公子连离开,进入北狄,从焉氏塞进入,菌改让他进入。小主母亲听到这件事后,命令官员起兵。士兵和官吏刚出发的时候,都说:“去攻击敌寇。”半路,就改变了说:“不是攻击敌寇,是迎接主君。”公子连即位,这就是秦献公。怨恨右主然,想重重地处罚他;感激菌改,想优厚地赏赐他。监突规劝他说:“不行。流亡在外的秦公子很多,像这样,那么臣子争相让流亡的公子进入,这对您不利。”献公认为他说得对,所以宽宥了右主然的罪,而赐给菌改官大夫一职。献公可说是善于实行赏罚了。凡是赏赐不是因为喜爱他,惩罚不是因为憎恶他,而是用赏罚来看导致的结果。导致的结果好,即使憎恶他,也要赏赐;导致的结果不好,即使喜爱他,也要惩罚。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