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丛子·对魏王》原文及翻译
孔丛子
原文:
齐王行车裂之刑,群臣诤之,弗听。子高见齐王曰:“闻君行车裂之刑,无道之刑也,而君行之,臣窃以为下吏之过也。”王曰:“寡人尔。 以民多犯法,为法之轻也。”子高曰:“然,此诚君之盛意也。夫人含五常之性,有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无过其节,节过则毁于义。 民多犯法,以法之重,无所措手足也。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住,无德则去。欲规霸王之业,与众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畔,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君之下吏不具以闻,徒恐逆主意以为忧,不虑不谏之危亡。 其所矜者小,所丧者大,故曰下吏之过也。 臣观之,又非徒不诤而已也。 心知其事之为不可,将有非议在后,则因曰:‘君忿意实然,我谏诤,必有龙逢、比干之祸。’是为虚自居于忠正之地,而暗推君主,使同于桀、纣也。且夫为人臣见主非而不诤以陷主于危亡罪之大者也。人主疾臣之弼己而恶之,资臣以箕子、比干之忠,惑之大者也。”齐王曰:“谨闻命。”遂除车裂之法焉。
(选自《孔丛子·对魏王》,有删改)
译文:
齐宣公准备实行车裂刑罚,群臣苦谏不听。子高觐见齐宣公,说:“听说您要实行车裂之刑,这可是没有人道的酷刑,您却要付诸实施,我个人认为这是您的臣下的过错。”齐宣公说:“是我自己要这么做的。百姓犯法的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刑罚太轻了。”子高说:“您说得对,加重刑罚使百姓不敢犯法确实是您的好意。人人都具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伦常本性,也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喜怒哀乐的表达不可超过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有损于道义。犯法的百姓之所以越来越多,是因为刑罚过重,百姓不明白该怎么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士人居无定所,君主若有德,士人就会留下效力,君主若无德,士人就会远走他乡。对于想要谋求霸王大业的君主来说,最难得的就是百姓与国家同心同德。而您却要用酷刑来威吓国内外的士人,如此一来,不但国内的百姓会背叛您,就连各方的士人也不肯前来为您效力了,这实在是亡国之道。您的臣下之所以不敢把这个道理告诉您,只是因为他们担心违逆您的旨意,不是没有考虑到不进谏的危害。他们的顾虑戒惧还是小事,但因此不敢进谏而给国家造成损失可就是大事了,所以我说这是您臣下的过错。在我看来,他们的过错还不仅仅在于不劝谏而已。他们心知肚明,知道劝谏君主改变主意是不可能的,却又唯恐将来自己被责难,于是就说:‘君主是因为痛恨百姓犯法才这样做的,如果我诤言相谏,一定会像龙逢、比干那样被杀头。’这就把他自己置于虚忠之地,却不知不觉地把君主等同于桀和纣了。作为君主的臣子,面对君主的过失却不谏诤,反而使君主陷于危亡之境,这就是最大的罪过。而君主如果痛恨大臣忠心辅佐自己并厌恶他,反而使臣子成为和箕子、比干的忠臣,
困惑最大的人。齐宣公说:“我听从你的建议”终于废除的这个刑罚。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