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孔丛子·对魏王》原文及翻译

孔丛子
原文
    齐王行车裂之刑,群臣诤之,弗听。子高见齐王曰:“闻君行车裂之刑,无道之刑也,而君行之,臣窃以为下吏之过也。”王曰:“寡人尔。 以民多犯法,为法之轻也。”子高曰:“然,此诚君之盛意也。夫人含五常之性,有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无过其节,节过则毁于义。 民多犯法,以法之重,无所措手足也。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住,无德则去。欲规霸王之业,与众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畔,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君之下吏不具以闻,徒恐逆主意以为忧,不虑不谏之危亡。 其所矜者小,所丧者大,故曰下吏之过也。 臣观之,又非徒不诤而已也。 心知其事之为不可,将有非议在后,则因曰:‘君忿意实然,我谏诤,必有龙逢、比干之祸。’是为虚自居于忠正之地,而暗推君主,使同于桀、纣也。且夫为人臣见主非而不诤以陷主于危亡罪之大者也。人主疾臣之弼己而恶之,资臣以箕子、比干之忠,惑之大者也。”齐王曰:“谨闻命。”遂除车裂之法焉。
(选自《孔丛子·对魏王》,有删改)


译文
    齐宣公准备实行车裂刑罚,群臣苦谏不听。子高觐见齐宣公,说:“听说您要实行车裂之刑,这可是没有人道的酷刑,您却要付诸实施,我个人认为这是您的臣下的过错。”齐宣公说:“是我自己要这么做的。百姓犯法的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刑罚太轻了。”子高说:“您说得对,加重刑罚使百姓不敢犯法确实是您的好意。人人都具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伦常本性,也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喜怒哀乐的表达不可超过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有损于道义。犯法的百姓之所以越来越多,是因为刑罚过重,百姓不明白该怎么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士人居无定所,君主若有德,士人就会留下效力,君主若无德,士人就会远走他乡。对于想要谋求霸王大业的君主来说,最难得的就是百姓与国家同心同德。而您却要用酷刑来威吓国内外的士人,如此一来,不但国内的百姓会背叛您,就连各方的士人也不肯前来为您效力了,这实在是亡国之道。您的臣下之所以不敢把这个道理告诉您,只是因为他们担心违逆您的旨意,不是没有考虑到不进谏的危害。他们的顾虑戒惧还是小事,但因此不敢进谏而给国家造成损失可就是大事了,所以我说这是您臣下的过错。在我看来,他们的过错还不仅仅在于不劝谏而已。他们心知肚明,知道劝谏君主改变主意是不可能的,却又唯恐将来自己被责难,于是就说:‘君主是因为痛恨百姓犯法才这样做的,如果我诤言相谏,一定会像龙逢、比干那样被杀头。’这就把他自己置于虚忠之地,却不知不觉地把君主等同于桀和纣了。作为君主的臣子,面对君主的过失却不谏诤,反而使君主陷于危亡之境,这就是最大的罪过。而君主如果痛恨大臣忠心辅佐自己并厌恶他,反而使臣子成为和箕子、比干的忠臣,
困惑最大的人。齐宣公说:“我听从你的建议”终于废除的这个刑罚。

相关练习:
《孔丛子·对魏王》《吕氏春秋·恃君览》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孔丛子·对魏王》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权德舆传》原文及翻译
《伤心一曲对谁弹》原文及翻译
《刘惔悲痛叹王濛》原文及翻译
何文渊《谢公亭记》原文及翻译
《元史·张特立传》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原文及翻译
《君于事无所顾避》原文及翻译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原文及翻译
《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原文及翻译
《章惇专权擅命,监察御史常安民力折其奸》原文及翻译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原文及翻译
《庾亮念子,诸葛易嫁》原文及翻译
《孙楚学驴祭王济》原文及翻译
《夫学者是犹种树也》原文及翻译
苏轼《思堂记》原文及翻译
《晋书·颜含传》原文及翻译
《早慧儿》原文及翻译
《顾欢勤学》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地战》原文及翻译
《周书·杨敷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刘弘基传》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赠太傅》原文及翻译
《薛简肃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孔丛子·独治》原文及翻译
《孔丛子·刑论》原文及翻译
《孔丛子·答问》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