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宋明帝泰始二年。晋安王子勋之败于寻阳也,徐州刺史薛安都、益州刺史萧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并遣使乞降。上以南方已平,欲示威北,冬十月乙亥,命镇军将军张永、中领军沈攸之将甲士十五万迎薛安都。蔡兴宗曰:“安都顺,此诚非虚,正须单使尺书。今以重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方深。若以叛臣罪重,不可不诛,则向之所宥,亦已多矣。况安都外据大镇,密迩边陲,地险兵强,攻围难克,考之计,尤宜驯养。如其外叛,将为朝廷旰食之忧。”上不从,谓征北司马行南徐州事萧道成曰:“吾今因此北讨,卿意以为何如?”对曰:“安都狡猾有余,今以兵逼之,恐非国之利。”上曰诸军猛锐何往不克卿勿多言安都闻大兵北上惧遣使乞降于魏常珍奇亦以悬瓠降魏皆请兵自救。
    是岁,张永、沈攸之进兵逼彭城,军于下礚,分遣羽林监王穆之将卒五千守辎重于武原。魏尉元至彭城,薛安都出迎。元遣李璨与安都先入城,收其管钥,别遣孔伯恭以精甲二千安抚内外,然后入。其夜,张永攻南门,不克而退。元不礼于薛安都,安都悔降,复谋叛魏。元知之,不果发。安都重赂元等,委罪于女婿裴祖隆而杀之。元使李璨与安都守彭城,自将兵击张永,绝其粮道。又破王穆之于武原。穆之帅余众就永,元进攻之。
    三年春正月,张永等弃城夜遁。会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弃船步走,士卒冻死者太半,手足断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后,大破永等于吕梁之东,死者以万数,枕尸六十余里,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永足指亦堕,与沈攸之仅以身免。梁南秦二州刺史垣恭祖等为魏所虏。上闻之,召蔡兴宗以败书示之,曰:“我愧卿甚。”永降号左将军。攸之免官,以贞阳公领职,还屯淮阴。由是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兵败后,他所任命的徐州刺史薛安都、益州刺史萧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都派使节请求归顺。明帝认为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准备向淮北显示军威,冬季十月乙亥(二十一日),命令镇军将军张永、中领军沈攸之率领全副武装的十五万士兵前去迎接薛安都归降。蔡兴宗说:“薛安都想归顺朝廷不是虚言而是确有诚意,朝廷只需要派一个使节带着书信前去即可。而我们今天出动大军前去迎接,势必会引起薛安都的怀疑和恐惧,也许还会招致北魏的南侵,造成更深重的灾难。如果说因为薛安都叛乱罪大恶极,必须要诛杀的话,那么之前朝廷赦免的人,已经太多了。况且薛安都在外据守的重镇,与宋国的北部边境非常近,地势险要,兵力强盛,进攻和包围都很难,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我认为尤其应该通过训导和安抚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薛安都叛逃北魏,必定会成为朝廷未来的隐忧。”明帝没有听从,他向征北司马、代理南徐州刺史事务的萧道成问道:“我今天想利用薛安都反叛的机会去讨伐北魏,您认为怎么样?”萧道成答:“薛安都是个非常狡猾的人,现在我们派兵逼迫他,恐怕对朝廷不利。”明帝说:“诸路大军精锐勇猛,进攻哪里会不胜利呢?您不要再说了。”薛安都听说朝廷发兵北讨后,非常害怕,派遣使节向北魏投降。常珍奇也献出悬瓠城投降北魏,他们都向北魏请求出兵救援。
    这一年,南朝宋将领张永、沈攸之率兵进逼彭城,驻军在下礚,分派羽林监王穆之率领五千人前往武原防守辎重。魏将尉元到达彭城,薛安都出城迎接。尉元派李璨与薛安都先进入城中,接收城内各府的锁钥,再另派孔伯恭率领精锐士兵二千人安抚彭城内外,然后才进入城中。当天夜里,张永进攻彭城南门,没有攻下来就退走了。尉元对薛安都不敬重,薛安都后悔降魏,想再次叛魏。但尉元已经知道这个情况,薛安都最终没有行动。薛安都重贿尉元等人,把罪责推到他的女婿裴祖隆身上,并杀了他。尉元派李璨与薛安都镇守彭城,自己率兵进攻张永,断绝张永的粮食补给路线。又打败了在武原防守辎重的王穆之。王穆之率领余部投奔张永,尉元又向张永进攻。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春季正月,张永等放弃彭城,乘夜间逃走。恰好天降大雪,泗水结冰,张永等人扔下船只步行,所率的士兵冻死了一多半,手足被冻断的有十分之七八。魏将尉元在张永部队的前面拦截,薛安都在后面追击,在吕梁以东大败张永等,死者达上万人,尸体堆积六十多里,宋军丢弃的军事物资和武器数不胜数。张永的脚趾头也冻掉了,他与沈攸之勉强只身逃走。梁州、南秦州二州刺史垣恭祖等人被北魏军所俘。明帝得到消息后,召来蔡兴宗,让他看兵败书信,并说:“我很愧对您。”张永被降为左将军。沈攸之被罢官,以贞阳公的名义暂时领军,带着军队撤退到淮阴驻屯。至此,宋国丢失了淮北四州以及豫州的淮西地区。

相关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宋明帝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原文及翻译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翻译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袁绍讨公孙瓒》原文及翻译
《二年春正月,镇东将军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原文及翻译
《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裘甫寇浙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司马懿诛曹爽》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原文及翻译(三)
《晋王病笃,立其子存勖为嗣》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原文及翻译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原文及翻译
《冬十月,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原文及翻译
《圣历二年,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原文及翻译
《二月,上御丹凤门楼,赦天下》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原文及翻译(二)
《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