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书五·诸葛亮传》原文及翻译
蜀书五
原文:
汉朝倾覆,天下崩坏,豪杰之士,竞希神器。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之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托孤之任,辅翼幼主,不负允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述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比之大国,其战士人民,概有九分之一也,而结纳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任使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原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日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亦与郑相近矣。诸葛比之司马,不亦优乎!
(节选自裴松之《蜀书五·诸葛亮传》)
译文:
汉朝覆灭,天下分崩离析,英雄豪杰角逐帝位。魏氏占据中原,刘氏据守益州,他们各自在国内兴兵,成为当时的霸主。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宰相,遭逢这样的时机,各自寄身于英明的君主,一个在蜀汉立功,一个在伊水、洛水扬名。曹丕、刘备去世之后,都由他们的儿子继承王位,诸葛亮和司马懿各自接受了托孤的重任,辅佐年幼的君主,他们没有辜负承诺,也都成了国人敬仰的名臣,辅佐皇帝的名相。
经历过东汉末期再看现在的世事,两位丞相的优劣,就可以详细说明了。诸葛亮崛起于巴、蜀之地,只利用一州的土地,与地处大国(中原的魏国)相比,他的士兵和百姓大概只有大国(中原的魏国)的九分之一,而结交大吴(后),得以抗击北方的敌国,使耕种征战有序,法律体系完整,他率领几万步兵,长途挺进祁山,情绪高昂,有到黄河、洛水饮马的志向。司马懿占据天下大部分土地,依仗吞并的众多百姓,据守坚固的城池,拥有精锐的军队,却没有捕捉敌人的志向,只是致力于保全自己,听任诸葛亮自行来去。如果诸葛亮不死,始终坚持他的志向,年年动心思,定期实施谋略,那么凉州、雍州不能放下武器,中原地方无法解除武装,胜负的态势也早已决出。以前子产治理郑国时,各诸侯国不敢对郑国用兵,(如今)蜀国也和郑国相近。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不是更优秀吗!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