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三国杂事序》原文及翻译
唐庚
原文:
上自司马迁《史记》,下至《五代史》,其间数千百年正统偏霸与夫僭窃乱贼史家未有不书其国号者而《三国志》独不然。刘备父子相继四十余年,始终号汉,未尝一称蜀;其称蜀,俗流之语耳。陈寿黜其正号,从其俗称,循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用意如此,则其所书善恶褒贬,尚可信乎!魏晋之世称备为蜀,犹五代称李璟为吴,称刘崇为晋矣。今《五代史》作南唐、东汉世家,未尝以吴、晋称之,独陈寿如此,初无义例,直徇好恶耳。往时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王荆公曰:“五代之事无足采者,此何足烦公?三国可喜事甚多,悉为陈寿所坏。可更为之。”公然其言,竟不暇作也,惜哉!
(宋·唐庚《三国杂事序》)
译文:
往上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往下一直到《五代史》,其间有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正统的王朝、偏安的政权,还是篡位的乱臣贼子,史学家们都会记录他们的国号。然而,只有《三国志》不是这样。刘备父子相继统治了四十多年,始终自称为汉,从未自称过蜀;而“蜀”这个称呼,只是民间的俗称而已。陈寿放弃了其正式国号,而采用了民间的俗称,这是遵循了魏晋时期的私见,废弃了史学家的公正法则。其用意是这样的,那么他所记载的善恶褒贬,还能让人相信吗?在魏晋时期,人们称刘备为蜀,就像五代时期称李璟为吴,称刘崇为晋一样。现在《五代史》将南唐、东汉作为世家来记载,从未用吴、晋来称呼他们;只有陈寿这样做,这并没有遵循任何的原则,只是按照个人的喜好罢了。过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撰写《五代史》时,王安石(王荆公)说:“五代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收集的,这何必麻烦您呢?可喜的是三国时期有很多值得记载的事,可惜都被陈寿给糟蹋了。您可以重新写一部。”欧阳修同意了他的话,但最终没有时间来写,真是可惜啊!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