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珣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據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①。皆难得之才也。”珣转主簿。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郁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珣梦人以大笔如掾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薧,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选自《晋书·王珣传》,有删改)
[注]①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译文:
王珣,字元琳,是琅邪郡临沂人。成年后与陈郡人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手下,都被桓温敬重。桓温曾经对他说:“谢玄四十岁时,必定持旄杖节(做大官)。王珣年少时即有作为。都是难得之才呀。”王珣转任主簿。这时桓温筹划逐鹿中原,天下动荡,军中机务都委托给王珣。文武官员数万人,王珣都认得出来。王珣跟从桓温讨袁真,被封为东亭侯,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因为猜嫌而导致矛盾。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因此二族就成了仇敌。当时有人知道了谢安的意图,就把王珣外放为豫章太守,王珣不去上任。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又不去上任。谢安死后王,珣升任侍中,孝武帝很依靠他。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里被士人和百姓所喜欢。后来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主持吏部。皇帝很喜好典籍,王殉与王恭、郁恢等人都凭借才学文章被皇帝亲近。王国宝向会稽王献媚,与王珣等人不合,皇帝忧虑自己死后,他们矛盾必生,所以让王恭、王恢外出任方伯,而任命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用椽子那样大的笔给他,他醒来后,告诉人说:“一定要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
不久,皇帝挂了,朝廷商议谥号的事,都是王殉所起草。隆安初年,国宝掌权,谋划废黜旧臣。王恭去帝陵拜祭时,想杀国宝,王珣阻止他说:“国宝虽然最终制造祸乱,但罪行未显,现在你早早发动,必大失朝野的期望,不是良计,何况你带着强兵从京师出动,劳师动众,大家认为谁在作乱呢?国宝如果还是不改,他的恶行公布于天下后,然后你再顺从大家的期望除掉他,也没什么不好的。”王恭于是罢手。四年后,王殉因为生病离职。一年后,挂了,享年五十二。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开府,谥号叫献穆。王珣神情明朗聪悟,经史都理解得透彻,仪容洒脱,公家私人都称赞。时事艰难时,他的道路崎岖,饱经风霜。被嫌谤所迫,不能尽展才能,当初,王珣已经与谢安有矛盾,在东面听说谢安死了,就派人出京师,到族弟王献之那里,说“我想为谢公哭。”王献之惊讶地说:“对法护有期望”,于是王珣径直上前哭得死去活来,法护是王珣小字。(译者:尹瑞文)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