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
原文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
    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真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处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译文
    良知(天生的智慧)不是由见闻产生的,但是见闻无一不是良知的运用。所以良知不会停滞在见闻上,也不会与见闻分离开来。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其实是说)除良知之外再没有其他的知识了。所以.致良知是学问的关键,是圣人教育人的第一要义。现在如果专门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探求,就是丢弃了关键,寻求的只是次要的东西了。最近在志同道合的人中,大家大概没有不知道致良知的学说了,但是他们的功夫里还有许多糊涂的地方,正好是缺你这一问了。
    大致说来,在学问上下功夫要恰当地把握住关键。如果把致良知当作关键,那么凡是多闻多见,也无一不是致良知的功夫。因为在日常生活之中,见闻应酬,虽然千头万绪,也无一不是良知的发挥和流传;去掉那些见闻应酬,也就没有良知可以致了,所以这些只是一件事罢了。如果说致良知是从见到的和听到的事中求得的,那么它的意思就是把致良知和见闻分成两件事了。这和专门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探寻知识虽然有所区别,但也同样地没有领会精一的宗旨。“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然说“择”,又说“识”,可见良知也在其间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了,但是它的用意还是专门在多闻多见上去选择、认识,就已经失去关键了。你对这个地方已经认识得十分清楚,今天的这个问题,正是为了阐明致良知的学说,对大家有很大的益处。只是语意表达不大清楚,难免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所以不得不精心体察。


相关练习: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张子正蒙注·诚明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原文及翻译
《吴氏浩然堂记》原文及翻译
《竹鹤轩记》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戎昱》原文及翻译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原文及翻译
韩愈《与孟东野书》原文及翻译
《徐州莲华漏铭》原文及翻译
《汉书·楚元王传》原文及翻译
《北齐书·苏琼传》原文及翻译(二)
《吕氏春秋·知分·晏子与崔杼盟》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第十九》原文及翻译
李白《夜宿山寺》原文及翻译
韩愈《答元侍御书》原文及翻译
韩愈《赠崔复州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显学篇》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顺昌传》原文及翻译
《潜夫论·赞学》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韩一》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十过》原文及翻译
《杨文公谈苑》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王羲之》原文及翻译
《黄公讳荩卿,字翊明,世为清江人》原文及翻译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传习录》(看书不能明,如何)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送骆蕴良潮州太守序》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原文及翻译
《两浙观风诗》序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答聂文蔚书》原文及翻译
王阳明《书黄梦星卷》原文及翻译
《遁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