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李遂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从欧阳德学。登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历刑部郎中。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东宫建,赦天下。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三迁衢州知府,擢苏、松兵备副使。屡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帝怒,削其籍。

  三十六年,倭扰江北。廷议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遂以故官抚凤阳四府。时淮、扬三中倭,岁复大水,且日役民輓大木输京师。遂请饷增兵,恤民节用,次第画战守计。三十八年四月,倭数百艘寇海门。遂语诸将曰:“贼趋如皋,其众必合。合则侵犯之路有三:由泰州逼天长、凤、泗,陵寝惊矣;由黄桥逼瓜、仪,以摇南都,运道梗矣;若从富安沿海东至庙湾,则绝地也。”乃命副使刘景韶、游击丘升扼如皋,而身驰泰州当其冲。时贼势甚盛,副将邓城之败绩,指挥张谷死焉。贼知如皋有备,将犯泰州,遂急檄景韶、升遏贼。连战丁堰、海安、通州,皆捷。贼沿海东掠,遂喜曰:“贼无能为矣。”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贼于庙湾。复虑贼突淮安,乃夜半驰入城。贼寻至,遂督参将曹克新等御之姚家荡。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贼大败走,以余众保庙湾。景韶亦败贼印庄,追奔至新河口,焚斩甚众。庙湾贼据险不出,攻之月余不克。遂令景韶塞堑、夷木压垒陈,火焚其舟,贼乘夜雨潜遁。官军据其巢,追奔至虾子港,江北倭悉平。帝大喜,玺书奖励。贼驻崇明三沙者,将犯扬州。景韶战连胜,围之刘庄。会刘显来援,遂檄诸军尽属显。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时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论功,予一子官,赉银币。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再予一子世千户,增俸二级。

  莅南京甫数月,振武营军变。振武营者,尚书张鏊募健儿以御倭。素骄悍。旧制,南军有妻者,月粮米一石;无者,减其四;春秋二仲月,米石折银五钱。马坤掌南户部,奏减折色之一,督储侍郎黄懋官又奏革募补者妻粮,诸军大怨。代坤者蔡克廉方病,诸军以岁饥求复折色故额于懋官。懋官不可,给饷又逾期。三十九年二月都肄日,振武卒鼓噪懋官署。懋官急招鏊及守备太监何绶、魏国公徐鹏举、临淮侯李庭竹及遂至,诸营军已甲而入。予之银,争攫之。懋官见势汹汹,越垣投吏舍,乱卒随及。鹏举、鏊慰解不听,竟戕懋官,裸其尸于市。绶、鹏举遣吏持黄纸,许给赏万金,卒辄碎之。至许犒十万金,乃稍定。明日,诸大臣集守备厅,乱卒亦集。遂大言曰:“黄侍郎自越墙死,诸军特不当残辱之。吾据实奏朝廷,不以叛相诬也。”因麾众退,许复妻粮及故额,人畀之一金补折价,始散。遂乃托病闭阁,给免死券以慰安之,而密谕营将掩捕首恶二十五人,系狱。诏追褫懋官及克廉职,罢绶、庭竹、鏊,任鹏举如故,遂以功议擢。止诛叛卒三人,余戍边卫,而三人已前死。遂叹曰:“兵自此益骄矣。”未几,江东代鏊为尚书。江北池河营卒以千户吴钦革其帮丁,殴而缚之竿。帮丁者,操守卒给一丁,资往来费也。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镇抚之。营卒惑妖僧绣头,复倡讹言。遂捕斩绣头,申严什伍,书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间,军乃戢。既又奏调镇武军护陵寝,一日散千人,留都自是无患。越四年,以老致仕。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又进白兔,帝为遣官告庙。由此益眷遇。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译文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之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强盗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释放。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大案诸臣都列在赦令中,尚书聂贤恐惧不敢,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求问,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议者赞美他。

  不久调他到礼部,忤逆尚书夏言。因事遭弹劾下诏狱,贬任湖州同知。三迁衢州知府,提升为苏、松兵备副使。逐渐升职为广东按察使,在位期间释放囚徒八百多人。进官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贼,于是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严明,盗不敢发。俺答侵犯京师,召李遂督苏州军饷。他没有向皇上谢恩,就请求关防验符用新的官衔。皇帝恼怒,削去他的官籍。

  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扰江北。朝廷讨论说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没有时间对付敌寇,请求特别设置巡抚,于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抚凤阳四府。当时淮、扬三次遭受倭寇侵掠,这一年又发大水,而且天天役使人民拉大木运送到京师。李遂请求增加粮饷增加兵士,抚恤黎民节省开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战、守作打算。

  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数百艘船侵犯海门。李遂对诸将说“:敌贼跑到如皋,其众一定会集合在一起。合则侵犯之路有三条:从泰州逼近天长、凤、泗,则陵寝将受到惊动;从黄桥逼近瓜、仪,以动摇南都,则运输要道将被梗塞;如果从富安沿海向东都庙湾,则是绝地。”于是命令副使刘景韶、游击丘陛扼守如皋,而自己亲驰泰州首当其冲。当时敌贼声势非常强盛,副将邓城抵御敌人被打败,指挥张谷战死。敌贼知道如皋有准备,准备侵犯泰州,李遂急檄令刘景韶、丘陛遏止敌贼。连战于丁堰、海安、通州,都打了胜仗。敌贼沿海向东掠去,李遂高兴地说“:敌贼没有能力打了。”下令刘景韶、丘陛尾随其后,而在庙湾招引敌贼。又顾虑到敌贼突向淮安,于是夜半奔驰入城。敌贼不久就到达,李遂督参将曹克新等人在姚家荡抵御他们。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前来支援,敌贼大败逃走,用余众保庙湾。刘景韶也在印庄打败敌贼,追赶到新河口,焚杀敌人甚众。庙湾敌贼占据险要不出,进攻了一个多月,还不能攻克。

  李遂命令刘景韶堵塞堑要、砍树木压平垒阵,用火焚敌舟,敌贼乘夜雨潜逃。官军占据敌人的巢穴,追赶敌人到虾子港,江北的倭寇全部被平息。皇帝大喜,用玺书奖励官兵。

  驻扎在崇明三沙的敌人,准备侵犯扬州。刘景韶与他们交战,连连取得胜利,将他们围困在刘庄。等待刘显来支援,李遂下檄令诸军都归刘显指挥。攻破敌人巢穴,将敌贼追赶到白驹场,敌贼全部被歼。这时李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评定功劳,赐予他一个儿子官职,赏赐银币。御史陈志核实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劳,前后二十余次战斗,斩获三千八百多人。再次赠予一子世袭千户,增加俸禄二级。

  他莅临南京刚刚数月,振武营发生军变。振武营是尚书张鏊招募健儿来抵御倭寇的,向来骄悍。旧制,南军有妻子的,月粮米一石;无妻子的,减少十分之四;春季和秋季的第二个月,米一石折银五钱。马坤掌管南京户部,上奏减折色之一,督储侍郎黄懋官又上奏革除新募补额之人的妻粮,诸军非常怨恨。替代马坤的人蔡克廉正在病中,诸军因这一年发生饥荒向黄懋官请求恢复折色到原来的定额。黄懋官不许可,发放粮饷又超过期限。三十九年(1560)二月检阅演习那天,振武营士兵在黄懋官公署鼓噪。黄懋官紧急招张鏊和守备太监何绶、魏国公徐鹏举、临淮侯李庭竹及李遂到来,这时诸营军已经武装进入里面来,给他们银子,他们争相抢夺银子。黄懋官见士兵其势汹汹,翻越墙壁投到吏舍,乱兵跟着追赶。徐鹏举、张鏊对乱兵进行慰问调解,他们不听。竟将黄懋官残杀,剥光衣服将死尸放在闹市。何绶、徐鹏举派遣官吏手持文书,许诺给赏万金,士兵立即将它撕碎。一直到许诺犒赏十万金,才渐渐平定。第二天,诸位大臣聚集在守备厅,乱卒也聚集在一起。李遂大声说“:黄侍郎自己越墙致死,诸位士兵特不应该残害侮辱他。我据实向朝廷奏说,不用反叛来诬蔑你们。”因而指挥众人退去,许诺恢复士兵的妻粮和原来的定额。给予每人银一两补折价,乱兵才散去。李遂于是托病闭阁,给免死券来安慰他们,而密令营将抓捕首恶二十五人,拘囚入狱。皇帝下诏令追革黄懋官和蔡克廉的官职,罢去何缓、李庭竹、张鏊的官职,任用徐鹏举如前,李遂因有功而被提升。只诛叛卒三人,其余的戍守边卫,而这三人已经先死了。李遂感叹地说“:士兵从此更加骄横了。”

  不久,江东代替张鏊任尚书。江北池河营的士兵因为千户吴钦革除他们的帮丁,就殴打吴钦并将他缚在竿子上。帮丁是操练防守士兵的每人给一丁兵饷,以资往来费用。李遂已被召封为兵部左侍郎,因言官推荐而提升为南京参赞尚书,由他来镇压安抚。营卒被妖僧绣头所惑,又散布流言。李遂将绣头捕住杀掉,再三向队伍申严纪律,书写军士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系牌腰间,军士才止息。既而又上奏调镇武军保护陵寝,一日解散千人,留都自此没有祸患。过了四年,因年老辞官引退。

  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但也善于逢迎。皇帝准备重新建造三殿,李遂奏说五河县泗水中涌现大杉一棵,这是川泽效灵,为助圣主鼎新革故,皇帝大喜。李遂又进献白兔,皇帝为此派遣官员告于宗庙。从此皇帝更加宠爱李遂。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伯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吕大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博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元勋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石邦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文忠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何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林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赵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谢瑜传》原文及翻译
《张溥与“七录斋”》原文及翻译
《明史·刘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程本立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桑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黄孔昭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彰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怡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冯恩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颜鲸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许相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芹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本纪九》原文及翻译
《明史·开济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陆粲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俞大猷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应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孟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金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唐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郑一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万元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录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胡松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周忱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徐九思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守陈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袁继咸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邹维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朱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丁汝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曾铣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翟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敬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陈九畴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欧阳重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