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匦》(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太后(武则天)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 
    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常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专知受状,以达其事。事或要者,当时处分;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理匦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一人为之。知匦使掌申天下之冤滞,以达万人之情状。 
    未几,其怨家投匦告保家为敬业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遂伏诛。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4]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5]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苏安恒投匦上书曰:“陛下膺先圣顾托,受嗣子揖让,应天顺人,二十余年,岂不闻虞舜褰裳[6]、周公复辟事乎?今太子孝谨,春秋盛壮,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身抚天下哉!胡不传位东宫,休安圣躬?”书奏,后虽猜克,不能无感,乃召见赐食,厚慰遣之。 
穆宗长庆三年,理匦使谏议大夫李渤奏:“今后有投匦进状者,请事之大者奏闻,次申中书门下,小者各牒诸司处理。处理不当,再来投匦者,即具事闻奏。如无理妄诉,本罪外加一等。”从之。 
    文宗开成三年八月,谏议大夫知匦使事李中敏奏:“应旧例,所有投匦进状及书策文章,皆先具副本呈匦使。臣以为本置匦函,意在使冤滥无告有司不为申理者,或论时政,或陈厉害,宜通其必达之路,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若使有司先见,裁其可否,即非重密其事,俾壅塞自申于九重之意也。臣伏请今后所有进状及封章,臣但为引进,取舍可否,断自中旨,庶使名实在兹,明置匦之本意。”敕旨,依奏。 
(取材于《资治通鉴》《新唐书》《唐六典》《唐会要》,有删改) 
注释:【1】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谏官。【2】御史中丞及侍御史:监察官。【3】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武太后住地。【4】廪:供应饭食。【5】不次: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提拔。【6】褰裳:提起衣服,喻帝王让位。【7】中旨:皇上的诏令。 


译文
    太后想详尽了解民情民意,鱼保家上呈奏章,请求用铜铸造匦来受理天下的密奏。设计的那些匦器共处一室,中间有四个隔断,上面都各开一个孔口,用来接受(各地投来的)奏章诉状。(前来投送奏章的人)只可投进而不能取出。太后认为这种创意很好。 
    于是,(太后下令)铸造四个铜匦,涂上与五行匹配的颜色,把它们排列在朝堂上:青色的匦取名“延恩”,放在东面,告诫劝勉人们(要勤于)耕种农事的奏章就投放其中;红匦取名“招谏”,放在南面,谈论时政得失的奏章投放其中;白色的匦取名“申冤”,放在西面,陈诉冤屈的奏章投放其中;黑色的匦叫“通玄”,放在北面,报告天象灾变、军机密谋大事的奏章就投放其中。一般任用谏议大夫或补阙、拾遗当中的一个人来做知匦使,专门受理诉状,来顺畅地上传他们的各种奏章申诉。上奏的事如果是(非常)紧要的,当场就处置办理;剩下的申诉拿出来交给中书令以及理匦使,(然后)依据情况申报上奏给皇上。理匦使一般用御史中丞或者侍御史当中的一个人来担任。知匦使承担(这方面的)职责,(能使)天下冤情的申诉、堵塞的言论以及各种民情民意都能顺畅地传达上去。 
    不久,鱼保家的仇家投匦控告鱼保家(曾经)替徐敬业制作兵器,杀伤了很多官兵,于是鱼保家伏法被杀。太后自从徐敬业造反之后,怀疑天下人多图谋算计自己。又因自己长期专治国事,而且(自身)操行不端正,知道皇族大臣心怀不满,内心不服,就想大加诛杀借以威慑他们。于是,大开告密的渠道。有了告密的话,臣下不得过问,都提供驿站的马匹,供应五品官标准的伙食,送往太后的住地。即使是樵夫农人,都能被召见,并且由客馆供给食宿。所说的事如果符合旨意,就破格授官;(即使反映的)与事实不符,也不问罪。于是,四方告密的人蜂拥而起,人们都吓得迈不开步,(甚至)不敢呼吸。 
    武后末年,太子虽然返回东宫,但是政事一概不能参与,大臣害怕惹祸上身而无人敢进谏。苏安恒投匦上书说:“陛下承蒙先皇遗诏顾托,受继嗣太子的推让,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执政二十多年,难道没听说过虞舜提衣让位、周公交权给成王的旧事吗?现在太子孝顺恭谨,正当壮年,让他统治天下,跟陛下亲自统治天下又有何不同呢?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子,让您圣体安歇呢?”苏安恒投书上奏后,太后虽有猜忌,但也不能不被感动;于是召见他,赐给食物,多加慰勉后让他回去了。 
    穆宗长庆三年,理匦使谏议大夫李渤上奏说:“今后如果有投匦敬献诉状的,请只把重大的事情上奏给皇上,次要的事情申报给中书门下省,小事则各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再来投匦的,那就再把详细情况奏报给皇上。如果是无理取闹的不实投诉,本罪之外还要再加一等。”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文宗开成三年八月,谏议大夫知匦使事李中敏上奏说:“按照过去的惯例,所有投入匦中的材料,无论是诉状还是书策文章,都要先准备好一个副本呈报给匦使。我认为设置匦函的出发点,用意在于让那些冤屈无法申诉及有关部门不予申理的,或想要议论时政的,或想要陈说利害意见的,应该为他们适时打开畅通的言路,用来(为皇上)广开言路,处理好冤案。如果让有关官员先见后裁决它能否进呈,就不是重视和保密这件事,让被堵塞言论的人能自己向皇上申诉的本意。我恳请从今往后,所有进献的投状和机密章奏,臣下只为引进,是取是舍,可行与否,由圣上决断,希望这样使名实相符,以彰显设置匦的本意。”(于是)皇上下旨,准许了李中敏的上奏。 



相关练习:
《匦》(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纪三》原文及翻译
《唐太宗论举贤》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乙亥,庞勋引兵北渡濉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隋纪·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房玄龄明达吏事》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原文及翻译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原文及翻译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周世宗征伐淮南》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隋纪·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及翻译(二)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上将幸东都》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祐》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初,刘备在荆州》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原文及翻译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秦之始伐赵也》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虞寄与宝应书》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建武二年二月》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魏纪一·正月,武王至洛阳》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魏斯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原文及翻译
《初,吐蕃自恃其强》原文及翻译
《韩休为相》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刘黑闼传》原文及翻译
《秦王欲伐齐》原文及翻译
《李敬玄之西征也》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原文及翻译
《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张轨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邓鸳欲弃凉州》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上病笃》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上神采英毅》原文及翻译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