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
原文:
修顿首再拜启。得书,卑情不任欣慰之至。戎狄侵边,自古常事,边吏无状,至烦大贤。伏惟执事忠义之节信于天下,天下之士得一识面者,退夸于人以为荣耀。至于游谈、布衣之贱,往往窃门下之名。则士之好功名者,孰不愿出所长少助万一,得托附以成其名哉!况闻狂虏猖蹶,屡有斥指之词,至于执戮将吏,杀害边民,凡此数事,在于修辈尤为愤耻,每一思之,中夜三起。
然修无所能,徒以少喜文字,过为世人见许。此岂足以当大君子之举哉?况今世人所谓四六者,非修所好,少为进士时不免作之,自及第,遂弃不复作。在西京佐三相幕府,于职当作,亦不为作,此师鲁所见。今废已久,惧无好辞以辱嘉命,此一端也。
某虽儒生,不知兵事,窃惟兵法有勇有怯,必较彼我之利否,事之如何,要在成功,不限迟速。某近至京师,屡于诸公间,略闻绪言攻守之计,此实当时之宜,非深思远见者孰能至此?愿不为浮议所移。
古人所与成事□,必有国士共之。非惟在上者□知人为难,士虽贫贱,以身许人,固亦未易。欲其尽死,必深相知,知之不尽,士不为用。今豪俊之士,往往蒙见收择,顾用□如何尔。此在明哲,岂须献言。然尚虑山林草莽,有慷慨自重之士,未得出□门下也,宜少思焉。
若修者,恨无他才以当长者之用,非敢效庸人苟且安佚也。伏蒙示书,夏公又以见举。某孤贱,素未尝登其门,非执事过见褒称,何以及此?愧畏!然某已以亲老为辞,更无可往之理,惟幸察焉。
(节选自《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七)
译文:
(我)欧阳修顿首再拜书启。收到您的来信,我私下里内心非常欣喜慰藉。西戎和北狄侵犯我们边境,自古以来就是常事,戍边的官员无能,以至于让您费心。我私下认为您忠义的节操在天下彰显,天下能有幸见您一面的士人,回去后就向别人矜夸,当做荣耀。至于那些地位微贱的交游闲谈、平民百姓之流,更是常常冒名出自您的门下。那么,喜好功名的士人,谁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擅长稍稍帮助您一下,得以依傍您来成就自己的美名呢!况且我听说边境强暴的敌人非常猖獗,屡次有呵斥指责我们的言辞,甚至追逮杀戮我们的将士和官吏,残害边地平民,所有这些事情,在我欧阳修看来尤其愤怒羞耻,每想到此,半夜多次起来(没法入睡)。
然而我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因为稍微喜欢写文章,就过度地被世人舆论称赞。这些哪儿能承当你的举荐呢?况且现在世人所说的四六文,并不是我的喜好,年轻时为了考进士难免要习练,自从考中以后,就放弃了不再写作。在西京辅佐三相幕府时,按照职分应该写作,我也不曾写过,这些尹师鲁都见到的。现在荒废已经很久了,真担心写不出好的文章,以至于辱没了您的美好的任命,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我虽然是一个读书人,不懂军事,但私下认为兵法讲究勇敢和胆怯,必定要谋虑敌我的有利与否,结果会是怎样,关键是要成功,不在于快慢。我最近到京都,多次在王公大臣之间交游,大致听他们谈论攻守的谋略,这些实在是现实形势非常需要的,如果没有深思远虑,这些人能到这种地步吗?希望您(选用才干的标准)不要被浮华的议论所改变。
古人能一起成就大事业的,一定有国家的栋梁参与。不单是身居高位的人把知人善任当做难事,一般的读书人虽然贫穷微贱,能将自身投靠给正确的人,本来也不容易。想要他竭尽死力,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他,了解他不够透彻,士人也不会被使用。当今的豪杰才俊,往往已经被收纳录用,只是(不清楚)使用的程度怎样。这些道理都是您知道的,哪里需要我再进谏。可是我还考虑山林草莽之中,还有慷慨豪迈自我珍惜的英雄,没有被您收录于门下(为您效劳),(您)最好稍微思考一下。
至于我欧阳修,很遗憾没有其他才干来供你驱使,不敢效仿那些平庸的人苟且生活享受安乐。承蒙您写信推介,夏公又因此举荐。我孤陋微贱,一向不曾登门拜访(夏公),要不是您过分地褒扬称赞,哪里会到这种地步?实在惭愧惶恐!只是我已经因为亲人年老(需要赡养)拒绝了(夏公的)举荐,现在更加没有可以前往(任职)的道理,恳请您明察。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