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古人重国体》原文及翻译
洪迈《容斋随笔》
原文:
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莫不然。故执言修辞,非贤大夫不能尽。楚申舟不假道于宋而聘齐,宋华元止之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及楚子围宋既急,犹曰:“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郑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师慧曰:“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矇,宋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其赂。晋韩宣子有环在郑商,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晋合诸侯于平丘,子产争贡赋之次,子大叔咎之。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驷偃娶于晋,偃卒,郑人舍其子而立其弟。晋人来问,子产对客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楚囚郑印董父,献于秦,郑以货请之。子产曰:“不获。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若曰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弗从,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而后获之。读此数事,知春秋列国各数百年,其必有道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古人重国体》)
译文:
古人治理国家,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最初没有大与小、强与弱的差别。它怎么对待自己,就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没有国家不是这样的。因此发表言论斟酌辞句,不是贤明的大夫不能详尽表达。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访问齐国,宋国的华元阻止了他,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国借路,这是鄙视我国。鄙视我国,我国就灭亡了,杀了楚国的使者,楚国一定会攻打我国。攻打我国,我国也是灭亡,都是亡国,亡国(的大势)是一样的。”于是杀了那个使者。等到楚国围攻宋国已经很危急的时候,华元仍然说:“兵临城下被迫订立的盟约,会让国家有灭亡的风险,所以不能听从。”郑国的三位高官被盗贼杀了,剩下的盗贼在宋国、郑国人交纳赠礼来请求(抓捕)他们,师慧说:“用千乘大国的国相,换只知靡靡之音的瞎子,(这是)宋国没有人的缘故啊。”子罕听到后,坚决请求退还郑国的礼物,晋国的韩宣子有个玉环在郑国商人手中,就拜见郑伯,子产不给他,说:“大国提出要求,没有礼仪而且还呵斥人,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满足他们)我们郑国将成为他的边远城邑了,也就失去国家的地位了。”晋国在平丘联合诸侯,子产为贡赋的顺序而争,子大叔责备他,子产说:“国家不竞争也会被人侵凌,那会成为怎样的国家!”郑国驷偃在晋国娶了妻,驷偃死后,郑国人不立他的儿子,却立了他的兄弟,晋国派人来问,子产对来人说:“如果我国君主的几个臣子,他们去世之后,晋国大夫就来越权控制他们的职位,(那么郑国)就成了晋国的边境县邑了,那会成为怎样的国家!”楚国囚禁了郑国的印蓝父,并献给秦国,郑国用财物来请求秦国放回印蓝父,子产说:“不能赎回的。(秦国)接受楚国的功劳,却从郑国取得财物,不能说是大国的作为,秦国不会这样干。如果说(秦国接受)郑国小国君主的好处.(那么)楚国军队一定还在我国的城下呢!”没有听从,秦国果然不肯放人;(又遣使者)更换财物,听从子产的建议,之后赎回印董父,读了这几件事,知道了春秋列国各有几百年历史,他们一定有自己的治国方法。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