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谗,忧心烦乱》原文及翻译
朱熹
原文:
屈原被谗,忧心烦乱,不知所,乃作《离骚》,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诱与俱会武关。原谏怀王勿行。不听而往,遂为所胁,与之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而襄王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复作《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篇,冀伸己志,以悟君心,而终不见省。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遂赴汨罗之渊,自沉而死。
《吊屈原》者,汉长沙王太傅贾谊之所作也。谊以适去,意不自得,及过湘水,时屈原沉汨罗已百余年矣。谊追伤之,投书以吊,而因以自喻。后之君子,盖亦高其志,惜其才,而狭其量云。
谊在长沙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不祥鸟也。谊以长沙卑湿,自恐寿不得长,故为赋以自广。太史公读之,叹其同死生,轻去就,至为爽然自失。以今观之,凡谊所称,皆列御寇、庄周之常言,又为伤悼无聊之故,而藉之以自诳者,夫岂真能原始反终,而得夫朝闻夕死之实哉!谊有经世之才,文章盖其余事,其奇伟卓绝,亦非司马相如辈所能仿佛。而扬雄之论,常高彼而下此,韩愈亦以马、扬厕于孟子、屈原之列,而无一言以及谊,余皆不能识其何说也。是以因序其赋,而并论之,以俟后之君子云。
(节选自朱熹《楚辞集注》)
译文:
屈原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屈原劝谏楚怀王不要前去。楚怀王不听,于是被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被扣留,不让回去,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即位,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又作了《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篇,希望证明自己的冤屈,来使君主醒悟,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吊屈原》是汉长沙王太傅贾谊所写的。贾谊因为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当时屈原自沉汨罗江已经一百多年了。贾谊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写了一篇文章来凭吊,借此来比喻自己。后代的读书人,大概也是认为他的志向崇高,爱惜他的才能,但认为他的气量狭窄。
贾谊在长沙做了三年太傅,有只鵩鸟飞进他的住所。鵩鸟长得很像猫头鹰,落在他的座位上,是不祥的鸟。贾谊因为长沙气候很潮湿,认为自己寿命已不长了,于是写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太史公读了,感叹他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自己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贾谊所论述的内容,都是列御寇、庄周的常见论点,又因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伤感和无奈,有时甚至会借助这些情感来自我安慰,他怎么能真正深入事物的本质达到那种朝闻夕死的境界。贾谊拥有经世致用的才能,他的文章只是他才华的余波,他的才华和独特性并不是司马相如所能比拟的。而扬雄的评论,常常是抬高这个贬低那个,韩愈也将司马相如、杨雄与孟子、屈原并列,而没有一句话涉及到贾谊,我都不能理解这些不公正的评价。因此决定重新排序贾谊的赋,并对其进行深入讨论,来等待后来的君子能够公正地评价贾谊。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