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任贤·王珪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
原文: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时房玄龄、魏征等与珪同知国政,尝因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马周,博州莅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译文:
王珪,是太原祁县人。武德年间,担任太子中允,很是被太子李建成礼遇。建成被诛杀后,太宗即位,王珪被召回拜官为谏议大夫。王珪竭尽忠诚尽职尽责,所进献的言论多被太宗采纳。王珪曾上密奏直言极谏,太宗说:“你所谈论的都切中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国家永享安定,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是听到了却不能改正的缘故。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再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能安定呢?”太宗还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任谏官,我必定永远没有过错。”因而更加眷顾厚待他。当时房玄龄、魏征等与王珪一起处理国家政事,曾经陪同太宗进宴,太宗问王珪:“你识别能力很强,尤其擅长谈论和评价别人。从玄龄开始,你都评价一下。也可以估量一下自己,你与他们相比谁最贤能?”王珪回答说:“孜孜不倦处理国事,知无不为,我比不上玄龄。常常把直言进谏当作本心,为皇上比不上尧、舜而感到羞耻,我比不上魏征。至于清除邪风弘扬正气,疾恶好善,我与他们相比,也有一点长处。”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马周,是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他到京城,住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当时唐太宗要百官上书谈政事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件事情,让常何上奏朝廷,事事都合太宗心意。太宗奇怪常何会有这样的才能,询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家门客马周。”太宗当天召见马周,马周还没有赶到,总共派使者催促了四次。等到谒见时,太宗同他谈得很高兴,授予监察御史,屡次升迁为中书舍人。马周机智而长于言词,善于陈述上奏,深刻认识事情的真相,因此所奏事情没有不切中要害的。太宗曾说:“我对马周,一时不见面就很想念他。”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