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二)

晁错
原文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译文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是君主使用它们的缘故。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拿不动它,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可是这些东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相关练习:
晁错《论贵粟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二)
《墨子·七患》原文及翻译
《荀子·仲尼篇第七》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二·晋平公问叔向曰》原文及翻译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主道》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忠义·冯立》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三·文公出亡》原文及翻译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原文及翻译
《历代名臣奏议·今天下有二人之论》原文及翻译
《程氏爱鸟》原文及翻译
《明史·桑悦传》原文及翻译
《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原文及翻译
《袁宏论佛说》原文及翻译
《庄子·天下》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洙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丘福传》原文及翻译
《徐复传》原文及翻译
《论修养帖寄子由》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张》原文及翻译
《答窦秀才书》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自良传》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三叠泉瀑布》原文及翻译
晁错《言兵事疏》原文及翻译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