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潜夫论·德化》原文及翻译

王符《潜夫论》
原文
    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顺其心而理其行。心情苟正,则奸匿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
    圣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和德气于未生之前,正表仪于咳笑之后。民之胎也,合中和以成;其生也,立方正以长。是以为仁义之心,廉耻之志,骨著脉通,与体俱生,而无粗秽之气,无邪淫之欲。虽放之大荒之外,措之幽冥之内,终无违礼之行;投之危亡之地,纳之锋锷之间,终无苟全之心。举世之人,行皆若此,则又乌所得夫奸乱之民而加辟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此姬氏②所以崇美于前,而致刑措于后也。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德化》)
【注】①圣:圣明的君主。②姬氏:指周王朝。


译文
    君主治理百姓,最重大的莫过于道义,最隆盛的莫过于德行,最美好的莫过于教导,最神奇的莫过于化育。道义可以保有他们,德行可以涵养他们,教导可以启迪他们,化育可以驯服他们。百姓有性灵,有感情,有风化,有习俗。情感性灵是内心的表达,是根本。风化习俗是外在的行为,是末节。末生于本,行为源于内心。所以高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先治其根本,再治其末节,先顺化百姓的内心后治理他们的行为。如果心性情感秉正不阿,那么奸邪的行为也就无从产生,邪恶的意图也就无处开始了。
    圣明的君主深知这个道理,都致力于端正自身以作表率,申明礼仪道义以示教化;在婴孩出生之前就形成仁德之气,在小孩会说笑之后就教他们端正仪表。百姓尚在胎儿之时,用中和之气来造就他们的形体;等到出生以后,立端正方直的标准来培养他们。所以仁义之心,廉耻之志,这些气质附着于他们的骨髓、贯通于他们的血脉,与生俱来,毫无粗鄙污秽的气息,毫无邪恶淫乱的欲望。即使把他们置于荒无人迹的地方,或幽深冥寞的环境中,他们也都始终不会有违背礼仪的行为;即使把他们置于危险濒死之地或刀兵锋刃之间,他们也都始终不会有苟且全生的心思。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够如此,那么还能从哪里找出奸邪作乱之人来加以惩罚呢?上天行事,默然无声,清素无味,以周文王为楷模,万国都会信服。这就是周王朝政权前有文王、武王开国兴周之丰功伟业,后有成王、康王搁置刑法不用却可以使得天下太平的原因啊。 


相关文言文
《潜夫论·德化》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原文及翻译
《商女始知亡国恨》原文及翻译
李翱《东海郡开国公徐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宋史·马廷鸾传》原文及翻译
《陆元方卖宅》原文及翻译
《贿赂失人心》原文及翻译
《史记·礼书》原文及翻译
《黄子履庄》原文及翻译
《魏书·崔楷传》原文及翻译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原文及翻译(二)
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原文及翻译
《列子·杨朱》原文及翻译
《智犬破案》原文及翻译
《宋人使门尹般如昔师告急》原文及翻译
《商君书·外内》原文及翻译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原文及翻译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原文及翻译
《列子·黄帝》原文及翻译
《医竘与张仪》原文及翻译
《安庆府重修儒学记》原文及翻译
林景熙《蜃说》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柳公权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