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志·靖海侯施公记》原文及翻译
台湾府志
原文:
公讳琅,号琢公。曾以《边患宜靖疏》请进剿台岛。康熙二十年,上以鲸穴未捣,终为边患,特命公专征。公选精锐、练舟楫,操演三载。以癸亥年六月十四日,官兵由铜山进发,直抵澎湖。
澎湖为台湾门户,故贼之精锐悉在焉。刘国轩①简练精兵,蜂拥于牛心湾等处,贼舟星罗棋布。公令大小战船于风蓬上大书将帅姓名,所以知进退、定赏罚也。十六早,公令七船冲锋破浪,直入贼,焚杀过当。时值南潮正发,前锋数船为流急分散,贼艘复合齐攻。公自将船冲突,杀退贼艅救出,暂收八罩驻泊。爰于二十二日与各营誓师,分为八股,每股七舟,公自统一股居中调度。将士贾勇前进,火矢交攻,焚其舟而覆其军。国轩急跳小舟逃窜,仅以身脱。
澎湖既破,公以台岛未灭,非可轻视,当为攻心之法。焚伤浮海未死者,令医治之;有欲归见妻子者,拨小舟送之回台。降卒相谓曰:“肉我白骨,矢死难报也。”归共传述,贼众莫不解体。郑克塽决计求降,时七月二十七日也。
夫东南之苦海患者且六十余年,其荼毒生灵,虚糜国计,不可胜数。公底成厥绩,宣威绝徼。稽古开拓元勋,诚不愧云。
(节选自《台湾府志·靖海侯施公记》,有删改)
译文:
施公的名讳是施琅,号琢公。曾经凭借《边患宜靖疏》请求(君主)进军讨伐台岛。康熙二十年,君上因为(台岛)敌寇尚未捣平,终究会成为边境祸患,特意命令施公全权负责征讨(台岛)的事宜。施公选拔精练勇锐的军士、训练舟船水上作战的能力,操练演习了三年。在癸亥年六月十四日,官兵从铜山前进出发,径直抵达澎湖。
澎湖是前往台岛的必经之地,因此敌寇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在那里。刘国轩挑选精兵,聚集在牛心湾等地方,敌寇船只像星辰和棋子一般密集分布。施公命令大小战船在船帆上用大字书写将领的姓名,用以明晓(哪艘船只)前进或是后退、确定执行奖赏或是惩罚。十六日早上,施公命令七艘船只向前冲锋迎浪进军,径直冲入贼船,焚烧杀死的敌寇超过官军的数目。当时恰逢南边潮汐涌动,充当前锋的几艘船只被急流冲散,贼寇的船只又聚合在一起,齐齐向官军进攻。施公自己率领船只冲击突袭,杀退贼船救出前锋军队,暂时收兵,在八罩岛停船驻军。于是(施公)在二十二日,跟各营的军士作战前训示讲话,分成八队军士,每队七艘舟船。施公自己统领一队兵士,居中统筹调遣。将领和军士鼓足勇气向前进发,火箭一齐(向敌寇)进攻,焚烧敌寇的船只,使敌寇军队倾覆。刘国轩急忙跳下小船逃窜,仅有他自己脱身。
澎湖岛已经被攻破,施公认为台岛敌寇还没有(彻底)消灭,不能轻视,应当实施攻心(从心理上瓦解敌人)的策略。(施公)(对于)被战火焚伤漂浮于海上还没有丧命的敌人,让医生为他们医治;(对于)那些想要回家与妻子相见的敌人,就发放船只送他们回台岛。投降的士兵互相交谈说:“(这种恩德就是)让我们白骨长肉的大恩惠,誓死难以报答。”回去后一齐(向众人)转述,敌寇将士无不人心离散。敌寇元首郑克塽下定决心请求投降。当时是七月二十七日。
东南一带苦受台岛叛贼(侵扰)的祸患,(这种情况持续)将近六十多年。台岛叛贼残害百姓,白白耗损国家的经济,(造成的危害)难以尽数。施公成就平定台岛动乱的功绩,在南方边远之地宣扬国威。考察古代开疆拓土的名臣(的功绩),(施公)确实当之无愧。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