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苏轼《诸葛亮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
诸葛亮论 (苏轼)

原文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

译文

    用仁义取得天下,用仁义守住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诈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诈的手段守住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夺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守卫天下的,是汉朝。仁义欺诈的手段都使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孔明失败的原因啊。
    曹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威震四海,向东占据了许州、兖州,向南统治了荆州、豫州,孔明用来依靠的且胜过别人的地方,只是那一点点的忠诚信义,还想用它来激励天下的民心。天下那些品行端正能够慷慨赴死的有节操气概的人,本来不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为受威力胁迫才勉强向曹操称臣,(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像这样,(孔明)即使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为他所用。何况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这样的事情不会去做,然后天下的忠臣义士才会乐意为他效全力而死。刘表死的时候,先主刘备在荆州,孔明想偷袭杀掉刘表的孩子,先主刘备不忍心。这月后刘璋以交好的态度迎接先主来到了蜀地,没过几个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背,夺取了他的土地。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立为君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使用计谋攻破曹营。为什么呢?曹操临终的时候,召见曹丕、曹植并嘱咐他们,还以谭、尚的事情作为警告。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终相互残杀到如此的地步。他们兄弟之间尚且成为仇人,更何况能够得到那些天下的英雄的心呢?这时有了可乘之机,只不过需要拿出几十万钱,让那些大臣和兄弟内部都互相残杀,然后派兵讨伐曹丕,这正是汉高祖刘邦灭掉项羽的办法。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所以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这是仁人君子最担心的。
    吕温认为孔明承袭桓公、灵公,不愿强迫百姓去怀念汉朝,并且想让他的思想让老百姓都知道,并且说:“曹操要是对你们有利,我就去替他做事;要是害你们,我就杀了他。”不知道蜀和魏之间,果真有那么大的过节吗?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一定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唉,这是我作为一个书生所说的话,只能说说而没什么用。


相关练习:
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及翻译(二)
苏轼《晁错论》原文及翻译(二)
苏轼《书上元夜游》原文及翻译
苏轼《谏买浙灯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全)
苏轼《与王定国书》原文及翻译
《北人学没》原文及翻译
《屈到嗜芰论》原文及翻译
《猪肉颂》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原文及翻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原文及翻译
苏轼《魏武帝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墨君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与章子厚书》原文及翻译
《又答王庠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与王庠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天石砚铭》原文及翻译
苏轼《宋襄公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苏廷评行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贾谊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滟滪堆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江瑶柱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安国寺记》原文及翻译
《儋耳夜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屈原庙赋》原文及翻译
苏轼《记过合浦》原文及翻译
苏轼《庄子祠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原文及翻译
苏轼《游兰溪》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范增》原文及翻译
苏轼《记与欧公言》原文及翻译
苏轼《韩非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原文及翻译
苏轼《霍光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决壅蔽》原文及翻译
苏轼《上韩枢密书》原文及翻译
《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苏轼《墨宝堂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小儿不畏虎》原文及翻译
苏轼《士燮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特奏名》原文及翻译
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
苏轼《孟轲论》原文及翻译
苏轼《盖公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游定惠院》原文及翻译
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