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传》原文及翻译
清代学人列传
原文:
毕沅,字湘蘅。少颖悟,十岁审声韵。稍长,从沈文悫、惠松崖治经史词章,学业益邃。弱冠后,游京师,中乾隆癸酉顺天乡试,为大学士博公恒所器,令入直军机处。庚辰会试,名在第二,上亲擢第一,授修撰。馆中经进文字,多出其手,典重有体。
历陕西按察布政诸使,寻升任巡抚。丁母艰方及一年,仍起原官。久之,调河南。擢湖广总督。左迁山东巡抚。会湖南苗疆有警,再任湖督。运兵筹饷,红苗甫得荡平,复接办湖北教匪,昕夕不遑宁处,以积劳卒于辰州军营。有旨加太子太保,赐祭葬。享年六十有八。
公识量闳远,喜愠不形于色。遇僚属以礼,不执己见,人人皆得尽言。苟遇大疑难,众莫识所措者,则又沈机立断,虽万口莫能夺。生平笃于故旧,尤好汲引后进。人有一艺长必驰币驰请惟恐其不来来则厚资给之一时名儒才士悉为罗致幕下每值公馀诗酒酬唱无虚日。
公性好著书。谓:经义当宗汉儒,故作《传经表》二卷。谓文字当宗许氏,故作《经典文字书》五卷。谓:编年之史莫善于涑水,续之者犹未备。乃合幕府诸君,博稽群书考校正史,手自裁定其义例,为《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谓:史学当究流别,用会稽章学诚说,纂《史纂考》一百卷。谓:史学必通地理;故校《山海经》十八卷,补正《晋书地理志》五卷。谓:金石可证经史,宦迹所经,搜聚颇备,作《关中金石记》八卷,《中州金石记》五卷。
公在秦中,暨督修《西安府志》八十卷,更参考咨询,作《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诗文下笔立成,不拘一格,率皆白运性灵,要无违大雅之旨。有《灵岩山人诗集》四十四卷,《经训堂文集》四十卷。
(节选自《清代学人列传》)
译文:
毕沅,字湘蘅。年少时即聪慧异常,十岁便通晓声韵,稍长大后,师从沈文悫、惠松崖学习经史词章,学业精进。成年后,游学京师,中乾隆癸酉顺天府乡试,得到大学士傅恒的器重,将其调入军机处。庚辰年参加会试,成绩为第二名,皇上亲自提升为第一名,授予修撰职位。馆中呈给皇帝预览的文章,大多出自毕沅之手,文章典雅庄重而又得体。
毕沅历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不久升任巡抚。遭母亲去世,居家守孝才一年,仍就起用为原官。过了一段时间,调往黄河以南,升任湖广总督。又被贬为山东巡抚。适逢湖南苗地有警情,再次担任湖广总督。运输军队,筹措粮饷,红苗刚得平定,又接受办理湖北教匪叛乱的事,日夜操劳,不得休息静养,因积劳成疾死于辰州军营。朝廷下旨追赠为太子太保,皇帝敕使往祭。享年六十八岁。
毕沅见识博大深远,宽宏大量,不喜怒于色。对下属以礼相待,不固执已见,人人都能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遇到重大疑难问题,众人没有谁知道如何处理,毕沅却能够沉着冷静当机立断,即使万人反对,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决策。平生与老朋友感情深厚,特别喜欢提拔后辈。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必定会以玉马皮帛奔走去求,还惟恐不来,来了就会给以优厚的待遇,一时间名儒才士都被招致幕下。每逢公务的馀暇,主客诗酒酬唱从不虚度。
毕公生性喜欢著书立说。曾说:经义上应当以汉代大儒为宗。所以创作了《传经表》二卷。说文字当以许慎为宗,所以创作了《经典文字书》五卷。又曾说:编年史书没有超过司马光的,后续的作品都不够完备。于是召集幕僚们广泛核查众多书籍,考证校订正史,亲自裁定书的主旨和体例,编订了二百二十卷的《续资治通鉴》。又说:史学应当研究源流和派别,运用会稽章学诚的观点,编纂《史纂考》一百卷。又说:史学一定要精通地理;所以校定《山海经》十八卷,补正《晋书地理志》五卷。又说:钟鼎碑碣可以考证经史,做官的经历、行踪,其中很是完备,于是作了《关中金石记》八卷,《中州金石记》五卷。
毕公在秦中时,已经监督修定了《西安府志》八十卷,又多方参考咨询,作《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诗文下笔立成,不拘一格,都是出自内在的精神品格,整体没有违背主要方面。有《灵岩山人诗集》四十四卷,《经训堂文集》四十卷。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