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牧《伯牙琴·谢皋父传》原文及翻译
邓牧
原文:
谢君名翱,字皋父,延平人。早事科举学,有志当世。中遭兵火,室家散亡,购得一子军伍中,相与竭力生产,仅自给。属徭役繁兴,不堪迫辱,日益愤懑成疾。以子初达时务,委而出游,过严陵故旧馆焉,因娶某氏。其地与婺接,故常往来两州间,积十四五年,指授馆下,生粲然进于文学。性耿介,不以贫累人,所居产薪若炭,率秋暮载至杭易米,卒岁,少裕则资游江海,访前代故实,著家史,补唐诗人无传者三十余篇,传近世隐逸数篇。
岁甲午,与杭人邓牧相遇会稽,结为方外友。牧罕读古人著述,谓文章当出胸臆,自成一家;而君记问优赡,必欲中古人绳墨乃已。所见不合,日夜论辩,互相诋。及见牧所为文,乃起谢曰:“君不肯区区有所模拟,然法度高古,殆天才也。”牧因为言,杭大都会,文士辈出,余知若干人,盍往见之?旬日别去,逮牧归杭,君巳挈家钱塘江上。问所从游,皆前所闻者。其笃信好学也已!
乙未秋,牧薄游山水间;君病笃,望牧不至,怀以诗曰:“谢豹花开桑叶齐,戴胜芊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盖绝笔于此。故同姓善之,新与君交最厚,哭其含累日,为著哀辞。东西州故人门生不远数百里来吊咸哭尽哀奉丧去先是君买地钓台下将葬朋友无归者至是君葬焉。
君生不得志,闲居常有忧色,语声甚微,郁积不平之气壹宣于文,读之使人凄怆,知其弗寿也。妇茕然无依,子远在二千里外,存亡不相闻,可谓穷已!严陵士风厚,有集君遗稿以传后者,志且不没。牧归,悲惋不已,诔之曰:上世之士以文取显耀,而君穷于文。痛哉皋父!痛哉皋父!
(节选自邓牧《伯牙琴·谢皋父传》)
译文:
谢先生名翱,字皋父,延平人。早年从事科举学习,有志于在当代建功立业。中年遭受战火,家庭流离失所,在军伍中购买了一个儿子,相互依靠,竭尽全力生产劳动,生活上也只能自给。适逢徭役繁重,不能忍受逼迫羞辱,一天天地越来越愤懑而染上疾病。因为他的儿子开始通达时务,于是把家业托付给他儿子而自己外出游历,探访严陵的老朋友并在那里住了下来,还娶了某氏为妻。严陵这个地方和婺州接壤,所以他经常在两州之间往来,共有十四五年,在私塾中指导学生,学生们在文章方面有了显著进步。谢皋父性格耿直,不因为贫穷拖累别人,所居住的地方盛产木炭,他大抵在深秋时节就把木炭运到杭州,换取大米。年末,稍稍宽裕一点就游历四方各地,访问前代史实,撰写家史,补录唐代无传诗人的传记有三十多篇,还为近代隐逸人士作了几篇传记。
甲午年,与杭州人邓牧在会稽郡相遇,结为不涉尘世的朋友。邓牧(我)很少读古人著述,认为文章应当出自胸臆,自成一家;而谢君记诵学问渊博丰富,认为文章一定要符合古人的准则才行。他们关于文章的见解不一致,一天到晚地辩论,互相指驳。当他看到邓牧(我)所写的文章,于是起身认错:“你不肯有一点点对他人的模仿,但是笔法高雅古朴,真是天才啊!”邓牧于是对他说,杭州是大城市,杰出的文士层出不穷,我知道好几个人,你为什么不去见见他们?十天后谢翱便离开了,等到邓牧(我)回到杭州,谢君已经带着家眷到了钱塘江边了。问他和谁一起游学, 都说是前面从我这里所听到的人。他是多么勤奋好学的人啊!
乙未年的秋天,邓牧漫游于山水间;谢君病得很重,盼望见邓牧(我) 一面而不得,于是用诗句来表达心意说:“谢豹花开桑叶齐,戴胜芊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大概绝笔于此。原来那些同姓中和他交好的,和刚刚与他结交而交情深厚的,在他家里哭了好几天,为他写哀悼辞。东、西两州的故交、门生不远数百里前来吊唁,都痛哭着竭尽哀思,奉丧而去。在这之前,谢君在钓台下买了土地,将用来安葬那些无家可归的朋友:到这时,他自己也埋葬在这里了。
谢君一生很不得志,平日里常有忧虑的神色,说话声音相当微弱,抑郁不平之气都宣泄在文章中,读后让人悲伤,由此大家知道他的寿命将不长久。他的妻子孤零零的没有依靠,他的儿子远在两千里之外,(他们)的生死也没有听闻,可以说是处境艰难了。严陵这个地方读书人的风气淳厚,有人搜集谢君的遗稿来传于后世,让他的思想不至于被埋没。邓牧回来,悲伤惋惜不已,哀祭他说:古代的读书人,以文章获取显赫声名地位,而你却因为文章处于困窘的境地。悲痛啊,皋父!悲痛啊,皋父!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