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范致虚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范致虚,字谦叔,建州建阳人。举进士,为太学博士。崇宁初,以右司谏召,道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蔡京建请置讲议司,引致虚为详定官,议不合,改兵部侍郎。自是入处华要,出典大郡者十五年。
    初,致虚在讲议司,延康殿学士刘昺尝乘蔡京怒挤之。后王寀坐妖言系狱,事连昺论死,致虚争之。昺得减窜,士论贤之。迁尚书右丞,进左丞。
靖康元年,召赴阙,道除知京兆府。时金人围太原,声震关中,致虚修战守备甚力。朝廷命钱盖节制陕西,除致虚陕西宣抚使。金人分道再犯京师,诏致虚会兵入援。钱盖兵十万至颍昌,闻京师破而遁。致虚合步骑号二十万,以右武大夫马昌祐统之,命杜常将民兵万人趋京师,夏俶将万人守陵寝。
    兵有僧赵宗印者,喜谈兵,席益荐之。致虚以便宜假官,俾充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致虚以大军遵陆,宗印以舟师趋西京。金人破京师,遣人持登城不下之诏,以止入援之师,致虚斩之。
    初,金人守潼关,致虚夺之,作长城,起潼关迄龙门,所筑仅及肩。宗印又以僧为一军,号“尊胜队”,童子行为一军,号“净胜队”。致虚勇而无谋,委己以听宗印。宗印徒大言,实未尝知兵。至是,宗印舟师至三门津,致虚使整兵出潼关。金守臣高世由谓其帅粘罕曰:“致虚儒者,不知兵,遣斥候三千,自足杀之”。致虚军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室以精骑冲之,不战而溃,死者过半。杜常、夏俶先遁,致虚斩之。孙昭远、王似、王倚等留陕府,致虚收余兵入潼关。方致虚之鼓行出关也,裨将李彦仙曰:“行者利速多为支军则舍不至淹败不至覆若众群聚而出崤渑一蹴于险则皆溃矣。”致虚不听,遂底于败。
    高宗即位,徙知邓州,复知京兆府,次年,宗印领兵出武关,与致虚合。会金将银朱兵压境,致虚遁,宗印兵不战走,转运使刘汲力战死焉。致虚坐落职,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高宗幸建康,召复资政殿学士、知鼎州。行至巴陵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一》,有删改)


译文
    范致虚,字谦叔,建州建阳人。考中进士,任太学博士。崇宁初年,朝廷以右司谏的官职召回,中途改任起居舍人,进升中书舍人。蔡京建议请求设置讲议司,引荐致虚为详定官,因议论不合,改任兵部侍郎。从此入居要职,出掌大郡要职达十五年。
    起初,范致虚在讲议同时,延康殿学士刘昺曾经乘着蔡京怒气来排挤他。后来王寀因妖言惑众被关进监狱,事情牵连到刘昺,(刘昺)被判死罪,范致虚为他辩解,刘昺得以被减刑流放,士人们议论此事认为他贤明。升任尚书右丞,(不久)进升为尚书左丞。
    靖康元年,范致虚被召往朝廷,途中被任命为京北府知府。当时金人围攻太原,声势震动关中一带,范致虚修整作战防守的装备十分尽力。朝廷命令钱盖指挥陕西,授任范致虚为陕西宣抚使。金人分兵再次进犯京城开封,朝廷下诏命令范致虚会合军队前去救援。钱盖带领十万军队来到颍昌,听说京城已被攻破就逃跑了。致虚集合步兵骑兵号称二十万人,以右武大夫马昌祐统领,命令杜常率领民兵一万人赶赴京城,夏俶率领一万人守亚皇帝陵墓。
    有个叫赵宗印的僧人,喜欢谈兵事,席益推荐他。致虛根据情势权宜授官,让他充任宣抚司参议官兼统帅军马。致虚率领大军走陆路,宗印带着水军前往西京。金兵攻破京城后,派人拿着登城不下的诏书,去阻止入援的军队,致虚斩了他。
    当初,金人据守潼关,致虚夺回,修建长城,从潼关一直到龙门,所筑高度仅仅到肩膀。宗印又把僧人编为一军,号称“尊胜队”,童子列为一军,号称“净胜队”。致虛有勇无谋,曲己来听从宗印的安排,宗印只是说大话,其实并不知晓军事。到此时,宗印的水军到达三门津,致虚让他整顿军队从潼关出发。金兵守将高世由对元帅粘罕说:“致虚是一介书生,不懂用兵,派遣三千名侦察兵,就足以杀掉他。”致虚军从五关出发,来到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宿率领精锐骑兵冲击宋军,宋军不战而溃,死者超过半数。杜常、夏俶做首先逃跑,致虚斩了他们。孙昭远、王似、王倚等人留驻陕府,致虚收拾残兵进入潼关。当初致虚击鼓行军出关时,副将李彦仙说:“行军利在快速, 多设别队,那么撤退时不会迟缓,失败也不会至于覆灭。如果众军齐聚而出兵肴、渑之地一旦遭受险迫,就会全部溃败子。”致虚不听从他的话,于是招致失败。
高宗即位,被调任邓州知州,又任京兆府知府,次年,宗印领兵从五关出发,与致虚会合。恰逄金将银朱率军逼近边境,致虚逃跑,宗印的军队不战而退,转运使刘汲竭力作战而死去。致虚因此得罪被罢免官职,责罚授任安远军节度副使,在英州安置。高宗到建康,又名任他为资政殿学士、鼎州知州。走到巴陵时去世,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相关练习:
《宋史·范致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赵普直谏太祖》原文及翻译
《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孙长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宰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弥逊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梁颢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大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马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薛怀让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杨廷璋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舜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侯延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杨偕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娄机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钱若水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董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章频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谢枋得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全斌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溥传》原文及翻译
《甲子,监进奏院刘巽、大理评事苏舜钦并除名勒停》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宗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公麟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郭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尹谷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筠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杜范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钱惟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贺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袁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寅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禾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王随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景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枃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汪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项安世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薛季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谢方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郑獬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