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求才论》原文及翻译
杨维桢
原文:
可缓而不必求者,天下之常才;不可缓而必求者,天下之奇才也。盖事变出不测者,非常才之所能丁,而必济之以奇才。奇才不可咄嗟而得也,必求之至、蓄之素也。譬之医家之蓄物也,虫鱼草木之剂,出于市之所易得者,不必蓄也;至于山海之奇产,非市之可常得者,则固旁搜素蓄,而为吾卒急之用也。
今寇之窥衅于我,患有不测而起者,吾犹夫常才以处之,以为其人易得也,其术易晓也,其需易应也,譬之治奇疾而欲用草木虫鱼之常剂,其不误而败者,几希矣!今夫提市井之众以与悍敌抗,出奇谋秘策以应其变而制其胜,或单词片檄,而下其城于带甲百万之众,则必用夫不常之才乃可耳。其人于千百人中或一人焉,千万人中或一人焉,不可朝取而暮得也,必先君以求之至、蓄之素,而应吾不测之用,如山海之奇产,然后有以应天下之奇疾也。
呜呼!天下之奇才,王伯①之佐乎。闻之谋主也,代未尝乏。求之而不得者,以求者非其道,求得其道,而又用之或非其所也。急奇才者,不咎吾求之非其道、用之非其所,而咎天下之无奇才也,不亦过乎?刘备、苻坚尝知奇才于诸葛亮、王猛,故求之急,而任之为谋主;
周亚夫亦知奇才于剧孟,求之缓,几资谋于野;萧宝寅亦知奇才于苏湛,用之失其所,而乞钱以去;李密亦知奇才于徐洪客,用之失于缓,而其人已在泰山之巅矣。若立宾贤之馆,于奇才也,亦知所求矣,然求之非其道,用之非其所,则孰愈安坐而不知求者哉?吾以为图伯,必得谋主,欲得谋主,必求奇才,故作《求才论》。
(取材于杨维桢的《求才论》)
【注释】①伯:通“霸”。
译文:
可暂时没有并且不必主动寻求的人才,是常才;不能没有而且必须去主动寻求的人才,是奇才。(因为)世事常常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此时常才是无法担当的,必须依靠奇才来处理。但奇才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必须想尽办法去求取,平时就注重储备。这好比是医生积贮药材,虫鱼草木这些药剂集市上轻易就可找到,所以不必积贮;而像采自山海的稀罕之物,平常集市上很少能见到,就应该广泛搜集,不断积贮,以备我紧急时使用。
如今敌寇一直在窥视间隙,进行挑衅,预料不到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常才去处理,认为常才易得且方法易懂,使用常才足以应付敌寇,就好比用草木虫鱼的普通药物去治怪病,想不失误或不失败,那是不可能的。如今要调遣市井百姓与强敌抗衡,用高明的策略制胜敌人,或者凭着少量的语言就能使拥有百万军队的城市归附,那么非得用杰出的人才不可。这种不同寻常的杰出人才,千百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千万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不可能轻而易举得到,所以您必须先想方设法寻求这样的人才,平时多多积累这样的人才,来应对意外的情况。这样的人才,好比采集储备来自山海的珍稀药物,然后可以用来医治天下的奇病怪病。
是的,天下的奇才,是成就王业与霸业的辅佐。据我所知,这种出谋划策、成就王霸之业的奇才,历朝历代不曾缺乏,但就是有人求不到这样的奇才,原因在于求才者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或者即使求才途径正确,而在使用上可能没有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那些急于求奇才的人,不责怪自己求才不得道、用才不得法,却指责天下没有奇才,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刘备、苻坚知道诸葛亮、王猛是奇才,所以急忙设法去请来,并让他们担任出谋划策的重任;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也知道剧孟(游侠)是个奇才,求得缓慢,差点儿使他的谋略被乡野(谋反者)利用;萧宝寅也知道苏湛是个奇才,但使用时没有人尽其才,最后苏湛向萧宝寅乞求了一笔钱而离去;李密也知道徐洪客是个奇才,但没有及时地使用这个人才,等求才时徐洪客已去泰山做了道士。若您专门建造了一个宾贤馆,对于奇才来说,他也知道您的求才之心,但是,如果求之不得道、用之不得法,那和安于现状不求人才的做法相比,哪个更胜一筹呢?所以我认为,您如果要图谋霸业,一定要得到能出谋划策的得力助手,想要寻求能出谋划策的得力助手,必须寻求天下的奇才,特作这篇《求才论》。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