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李舜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生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
  绍兴末,张浚视师江、淮,舜臣应诏上书,言:“乘舆不出,无以定大计,宜徙幸武昌。”又谓:“江东六朝皆尝取胜北方,不肯乘机争天下,宜为今日监。” 著《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之。中乾道二年进士第。时朝廷既罢兵,而为相者益不厌天下望。舜臣对策,论金人世仇,无可和之义,宰辅大臣不当以奉行文字为职 业。考官恶焉,绌下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岁大侵,饥民千百持鉏棘大呼,响震邑市,令惧闭门。舜臣曰:“此非盗也,何惧为?”亟出慰劳遣之。
  教授成都府。时虞允文抚师关上,辟置幕府,用举者改宣教郎、知饶州德兴县,专尚风化。民有母子昆弟之讼连年不决,为陈慈孝友恭之道,遂为母子兄弟如初。间诣学讲说,邑士皆称“蜀先生”。罢百姓预贷,偿前官积逋逾三万缗。民病差役,舜臣劝纠诸乡,以税数低昂定役期久近为义役。期年役成,民大便利。银坑罢虽久,小户犹敷银本钱,官为偿之。天申大礼助赏及军器所需,皆不以烦民。
  干办诸司审计司,迁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初用,必谨书,或谓非执政除免,格不应书。舜臣曰:“治忽所关,何可拘常法。”他所笔削类此。尤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著《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者称之。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编次论语》五卷、《镂玉余功录》二卷。子心传、道传、性传。以性传官二府,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选自《宋史·李舜臣传》)


译文
    李舜臣,字子思,是隆州井研县人。四岁时就知道读书,八岁时就能写文章,稍微年长一点就博古通今,根据迹象推求历朝历代的兴废规律,很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根源,感情激昂有大济苍生的志向。
    绍兴末年,张浚视察江、淮地区,督率军旅,李舜臣响应皇帝的诏令上书,说:“皇帝不出京亲临,没有办法确定大计,皇帝应该临幸武昌。”又说:“江东在六朝 时期都曾经战胜过北方,但是最终都不愿意乘机夺取天下,这应当成为今天的借鉴。”于是著成《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奏朝廷。后来李舜臣考中乾道二年进士。当 时朝廷已经和金人休战了,而做宰相的更加不能满足天下百姓(收复失地)的愿望。李舜臣在殿试的对策中论述了金人是大宋的世仇,根本没有议和的道理,宰相和 大臣们不应当把遵照执行文书为职业。考官很厌恶他,就把他降到了下等,调任为邛州安仁县主簿。有一年大饥荒,成百上千的饥民拿着锄头木棒大声呼喊,响声震 动县乡城镇,县令非常害怕,关起门来不敢见人,李舜臣说:“这些饥民不是强盗,为什么要害怕呢?”马上出去慰劳安抚并遣散了那些饥民。
    (李舜臣)做成都府教授,当时虞允文到关上抚慰守军,将李舜臣征召到他的幕府,因有人举荐(李舜臣)改授宣教郎,任饶州德兴县知县,(李舜臣在任内)特别 推崇教育感化。当地百姓中有一个母子兄弟连年打官司却没有定案的官司,李舜臣就给他们讲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理,最终让他们母子兄弟和睦如初。他有时去 县乡的学堂为学子们讲述解说经义,县里的士人都称他为“蜀先生”。李舜臣免除了老百姓以前预先借贷的钱粮等,并偿还了前任官员长期拖欠的税款三万缗。百姓 为繁重的差役所困扰,李舜臣就到各个乡镇劝说纠正役法,把以纳税的高低来定役期的长短改为“义役”。经过实行一年的“义役”,百姓感到非常便利。产银或 铅、锑的矿坑虽然已经废弃了很久,贫苦人家还要上缴银本钱,这些官府替他们偿还。天申节需要上交的大礼以及置备军械所需要的款项,都不来扰民。
    经办诸司审计司事务非常得力,升任宗正寺主簿,主持重修了《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刚被重用时,一定十分谨慎地改写,有人说除非执政大臣同 意去除,这种情况不应改变。李舜臣说:“治理与忽怠关系重大,怎么可以拘守常法呢?”他所删改订正的文字都类似这种情况。李舜臣尤其精通《易经》,他曾 说:“《易经》起于画卦,一切理事和象数,都凭借画卦来体现,舍弃画卦来研究,不是真的懂《易经》。画卦从中起,乾、坤两卦中画卦为诚敬之意,坎、离两卦 中画卦为诚明之意。”李舜臣著有《易经本传》33篇。朱熹晚年,常常对求学的人称道这本书。李舜臣所修撰的书有《群经义》8卷、《书小传》4卷、《文集》 30卷、《家塾编次论语》5卷、《镂玉余功录》2卷。他的儿子有李心传、李道传、李性传。(后来李舜臣)因为(他的幼子)李性传官至中书省和枢密院高官, 被朝廷追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相关练习:
《宋史·李舜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宋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侯延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杨偕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娄机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钱若水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董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章频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谢枋得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全斌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溥传》原文及翻译
《甲子,监进奏院刘巽、大理评事苏舜钦并除名勒停》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宗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公麟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郭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尹谷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筠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杜范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钱惟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贺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袁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寅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禾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王随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景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枃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汪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项安世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薛季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谢方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郑獬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若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彭思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晏敦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廖德明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太祖本纪》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尧叟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纲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