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事略·耿傅传》原文及翻译
东都事略
原文:
耿傅者字公弼。祖昭化,为蜀州司户参军。盗据城,欲胁以官,昭化骂贼不屈而死。傅以荫补官,后以将作监丞知永宁县,通判仪州,徙庆州,为任福行营参军。山外之战,诸将尝戒傅少避贼锋,而傅愈前,指顾自若。及贼骑大至,武英又劝傅曰:“君非主兵者,奈何欲与英俱死也?”傅作书遗福,戒以持重。未几,福战没,傅亦死。或谓福之败,由傅督诸将稍急。韩琦得其书上之,尹洙亦作《闵忠》《辨诬》二篇。《闵忠》曰:“甚哉,世人谋其身之周也。山外之战【注】,诸将以力死,明白不可欺。或者咎其失计,且不与其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其失计信然;秉义不屈,奈何不与其死也?忠义,世之所高;死,人之所难。以甚难之节,负至高之名,苟与之,则已当蹈之矣,恶所以谋其身哉?善谋其身者不然,必非之曰:‘丧兵沮威,虽死吾弗与。’然后享其富、保其生为无愧,为身之谋,岂不周乎?寇仇在境,师兵在行,欲其以保功,难乎哉!乌摩!丧兵沮威以取死,岂诸将心邪?亦不幸而已。为国家者无使谋其身者终其幸死义者重不幸则节士劝矣。”《辨诬》曰:“山外之役,参军事耿傅在行,战合,虏骑益至,或以傅文吏,无军责,劝其避去。傅不顾,被数创,死于阵。或诬之曰:‘傅督诸将进,与大憨卒遇。败,傅致也。’后得傅与诸将书,戒以持重,虑为虏诱,此岂督诸将进邪?宋兴八十载,文吏死事者,或以城守之责,或不幸与祸会,其死义一也。至如临大敌不慑,与骁雄之士争致其命如傅比者亦鲜。悲夫!谋既不用,又从之死,犹不免于诬,为诬者岂喜于立异邪?恶夫为忠邪?”洙文既出,其谤遂止。朝廷赠傅右谏议大夫。
(选自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忠义传》,四库本)
【注】山外之战: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北宋与西夏好水川之战。
译文:
耿傅字公弼。祖父耿昭化,担任蜀州司户参军。贼寇占据城池,想逼迫昭化来担任伪官职,昭化大骂贼寇决不屈服而死。耿傅凭借恩荫被补入官列,后来凭借将作监丞的身份做永宁县的知县,在仪州担任通判,改任庆州,担任福行营参军。在山外作战,诸位将领曾经劝诫耿傅稍微避免敌军的锋芒,但是耿傅反而越来越向前,指挥顾盼从容镇静。等到贼寇的骑兵全部到达,武英又劝诫耿傅说:“您不是统率军队的人,为什么想和我一起死呢?” 耿傅写信给任福,告诫他要谨慎行事。不久,任福战死,耿傅也战死了。有人说任福的战败,是因为耿傅催促各位将领略微急迫。韩琦得到耿傅的书信并把它呈献给皇帝,尹洙也作《闵忠》《辨诬》二篇为耿傅辩白。《闵忠》中说:“厉害啊,世人只谋求自己的安危啊。在山外的战斗中,各个将领都以身殉国,清楚而明确是不可欺骗的。有的人责备他失策,才没有和他们一起死。唉!为了追求利益而违背节操气度,失去的是信义;坚守正义而不屈服,为何不和他们一起死呢?忠义是世人所推崇的,死是人们难以做到的。以非常艰难的节操,享有至高之名,如果给予,就应该前往了,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安危而谋划呢?善于谋划自己安危的人不会这样,他们会说:‘士兵溃败,威势已丧,即使死我也不会和他们一起。’然后享受财富,保全生命而不愧疚,为自己的安危谋划,难道不周全吗?敌寇在境内,军队在行军中,想让他们建立功业,很难做到啊!乌摩!士兵溃败,威势已丧而去寻死,难道是各位将领的想法吗?也只是不幸罢了。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那些为自己谋生的人实现他们的幸运,让为国而死的义士不重蹈他们的不幸,那么忠节之士就会受到勉励。《辨诬》这篇文章说:“在山外作战时,参军事耿傅在行动中,战斗开始后,敌军骑兵增援,有人说耿傅只是文职官员,没有军事责任,劝他避开战斗。但耿傅不理会,结果多处遭受创伤,死在战场上。有人诬陷他说:‘耿傅指挥各位将领前进,与敌人的大军相遇。失败,是耿傅招致的。’后来找到了耿傅与其他将领的书信,他在信中告诫大家要谨慎行事,担心宋军被敌人引诱俘虏,这怎么能说是他催促各位将领前进呢?宋建立已经八十年了,文职官员死亡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城守的责任,有的是不幸遭遇灾祸,但他们的死都是为了正义。至于面临大敌却不害怕,同骁勇善战的人斗争以致死亡如耿傅这种人就非常少了。可悲啊!他的计谋没有被采纳,却跟随而死,还不能免于诬陷,那些诬陷他的人难道会因为持不同的态度而高兴吗?这哪里是忠诚啊?”尹洙的文章一出,对他的诽谤就停止了。朝廷追赠耿傅为右谏议大夫。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