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墨子·七患》原文及翻译

墨子
原文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节也。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此告不足之至也。 
    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节选自《墨子·七患》) 


译文
    五谷是人民所仰赖以生活的东西,也是国君用以养活自己和民众的。所以如果人民失去仰赖,国君也就没有供养;人民一旦没有吃的,就不可使役了。所以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田地不能不尽力耕作,财用不可不节约使用。所以一个国家遇到凶饥,国君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这都是告诉国家已十分困乏了。 
    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年。即使前世的圣王,岂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水旱之灾不至呢!但(他们那时)却从无受冻挨饿之民,这是为何呢?这时因为他们努力按农时耕种而自奉俭朴。《夏书》说“禹时有七年水灾”,《殷书》说“汤时有五年旱灾”,那时遭受的凶荒够大的了,然而老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这是何故呢?因为他们生产的财用多,而使用很节俭。所以,粮仓中没有预备粮,就不能防备凶年饥荒;兵库中没有武器,即使自己有义也不能去讨伐无义;内外城池若不完备,不可以自行防守。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方圆百里的小国之君所灭,这是为何呢?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所以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粮食是国家的宝物,兵器是国家爪牙,城郭是用来自我守卫的:这三者是维持国家的工具。《周书》说:“国家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可能成其为这一君主的国家了;家庭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子女就不能做这一家的子女了。”这就叫做“国备”(国家的根本贮备)。 


相关练习:
《墨子·七患》《论贵粟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墨子·七患》原文及翻译
《荀子·仲尼篇第七》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二·晋平公问叔向曰》原文及翻译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主道》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忠义·冯立》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难三·文公出亡》原文及翻译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原文及翻译
《历代名臣奏议·今天下有二人之论》原文及翻译
《程氏爱鸟》原文及翻译
《明史·桑悦传》原文及翻译
《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原文及翻译
《袁宏论佛说》原文及翻译
《庄子·天下》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洙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丘福传》原文及翻译
《徐复传》原文及翻译
《论修养帖寄子由》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张》原文及翻译
《答窦秀才书》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自良传》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三叠泉瀑布》原文及翻译
张裕钊《游狼山记》原文及翻译
《墨子·非乐》原文及翻译
《墨子·节用》原文及翻译
墨子《修身》原文及翻译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原文及翻译
《墨子·贵义》原文及翻译
《墨子·兼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原文及翻译
《墨子·鲁问·鲁阳文君将攻郑》原文及翻译
《墨子·耕柱》原文及翻译
《墨子·辞过》原文及翻译(二)
《墨子·辞过》原文及翻译
《楚王好细腰》原文及翻译
《墨子·鲁问》原文及翻译
《墨子·尚贤上》原文及翻译
《墨子·尚同上》原文及翻译
《墨子·法仪》原文及翻译
《墨子·兼爱》原文及翻译
墨子《所染》原文及翻译
《墨子怒耕柱子》原文及翻译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