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尚野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译文:
尚野字文蔚,他的祖先是保定人,搬迁到满城。尚野幼年的时候非常聪颖,祖母刘氏花巨资帮助他就学。至元十八年,凭借处士的身份被征召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任兴文署丞,出京担任汝州判官,廉洁耿直有所作为,宪司多次推荐他。二十八年,迁任南阳县尹。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改任怀孟河渠副使,恰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野提议:“水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关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事情上报到朝廷,河渠官一职就取消了。大德六年,迁任国子助教,入住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诸生每年跟随皇帝到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开始任命尚野在上都分学来教导诸生,仍旧铸造印信给他,上都分学从尚野开始。不久尚野升任国子博士,教导学生先教导经学后教导文艺,常常对诸生说:“学习没有收获,仅仅追求华丽的辞藻,如果拿着钱买水,所得有限,能够自己凿井和泉来汲取水,那就用不尽了。”当时没有建学舍,尚野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来推行教育。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尚野担任太子文学一职,有很多益处,当时跟随宾客姚燧、谕德萧渼进东宫见仁宗,仁宗给他厚于常规的礼仪。至大元年,被授予国子司业一职,近臣上奏把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皇帝已经认可近臣的上奏,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至大四年,授予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朝廷下诏让尚野到吏部任职,试用荫补官,尚野对此很多都是宽容优待的。有人责怪他太过宽容。尚野说:“现在刚设置这一法规,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够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罢了,不一定非要当前就取得成效。”众人才信服。皇庆元年,尚野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尚野改任集贤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延祐二年夏天,尚野上书称病回归满城,四方来求学的人很多。延祐六年,死在家中,终年七十六。被赠予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的称号,并被追封上党郡公,谥号文懿。尚野性格通达明敏,志趣正直远大,侍奉继母凭借孝心而出名,文辞典雅,文章以理作为标准。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