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何去非《刘伯升论》原文及翻译

何去非
原文
    古之豪杰,遭天下之变乱,慨然而起,皆有拯民拨乱之志。其兵力威势,亦足以就功成业者。已而,一旦肝脑屠溃于庸夫、孺子之手,曾不少悟,为天下笑者,何也?怙气而易人,矜众而忽祸,卒然而发于心意之所不及故也。
    昔者,王莽之盗汉也,而刘氏宗属诛夷废锢,救死不暇,幸而存者,皆孱驽不肖、习为佞媚苟生而已。独伯升愤然有兴复绝绪之志,收结轻侠,起以诛莽,虽莽亦深惮之。
    方其起也,独舂陵子弟八千人,乃诱合新市、平林数千之兵以助其势,而光武之师亦倡于宛。是以斩甄阜、梁邱赐,而破严尤、陈茂之师。不数月,而众至十万,其势振矣。于是豪杰相与议立汉宗,以从人望,其意固在乎伯升也。而新市、平林惮其威明,且乐更始之懦弛也,遂定策立之,伯升争之而不得也。已而,伯升拔宛,光武②大破寻、邑百万之众。更始君臣愈不自安,遂诛伯升。嗟乎!伯升之志固大矣,而其死也,愚夫且及知之,而伯升之不悟也。夫新市、平林之将帅,故群盗耳。方吾之起而藉其兵,已而连却大敌而拥众十万者,功在我也。人以其功,而欲崇立之,新市、平林之不乐也,举而属之驽弱之更始,则三军之权不在伯升,而在乎新市、平林矣。权分于人而又固争,更始之立,宜其不旋踵而诛矣。
    昔者,吕后之欲王诸吕也,以问其相王陵、陈平。王陵力争,而陈平可之。夫王陵之争将欲以安汉而摧诸吕也不知陈平之可者乃所以安汉而摧诸吕也伯升所拒更始之立者王陵之争也未所以自安矣。虽然,伯升之心固未尝忘新市、平林之与更始也。惜其抚机而不知发,而为人发之,此其死而不悟也。
嗟乎!伯升之不忍者,亦妇人之仁耳。古之求集大事者,常不忍于负人而终为人之所负者,以其相伺之机,间不容发故也。世祖之连兵决战不及伯升,而深谋至计乃甚过之。盖伯升类项羽,而世祖类高皇,此所以定天下而复大业也。始伯升之见杀,而世祖驰诣更始,逡巡引过,深自咎谢,不为戚伤。是以更始信而任之,卒至摧王郎、定河北,其资成矣。乃徐正其位号,遂以其兵西加更始而定长安。使其遂形愤怏不平于伯升之祸,则亦并诛而已矣。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注)①刘伯升:即刘演,字伯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兄。新朝末年著名人物,起义军将领。②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后灭王莽,建立东汉。


译文
    古代的英雄豪杰在遇到天下变动混乱的时候,慷慨激昂,奋然而起,都怀有拯救民众、拨乱反正的雄心壮志。他们所握有的兵力和威势也都足够用来建功立业的。但时过不久,甚至旦夕间,肝脑涂地,丧命于庸夫孺子的手中,(对此他们事先)竟不曾有半点的醒悟,最终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凭恃勇气而轻视别人,仗着兵多而忽视了灾祸,当灾祸突然发生时他们在心理上来不及准备,仓促之间无法应付的缘故。
    过去王莽篡夺窃取汉政权时,刘姓皇族被诛杀、废弃、禁锢,纷纷忙于逃命而自顾不暇。侥幸而保全性命的,都是一些软弱无能、愚笨不肖之徒,和一些惯于巧言谄媚、苟且偷生的人。惟独刘伯升胸藏拯救濒于死地的刘氏、振兴汉朝基业的志向,收揽结交侠士,奋起讨伐王莽,就连王莽本人对他也十分忌惮。
    当刘伯升刚起兵时,仅有舂陵子弟八千余人。他于是诱使新市、平林起义军数千人同他会合,以助长扩大自己的声势,与此同时,刘秀也在南阳倡导起义,集合起了一支队伍。因此斩杀王莽的将领甄阜、梁丘赐,打败了严尤、陈茂率领的部队。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声势由此大振。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英雄豪杰们一起商议拥立刘汉宗室的人当皇帝,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们本来属意于刘伯升。但是新市、平林起义军的首领们害怕刘伯升的威严和明察,而喜欢更始的懦怯和糊涂,于是就决定策立更始为汉帝,刘伯升争夺帝位而最终未能得到。不久,刘伯升率军攻克南阳,刘秀又大败王寻、王邑的百万大军。更始君臣们越加不安,于是就处死了刘伯升。啊,刘伯升的志向固然很大呀!但对于他将遭到杀身之祸,就连愚蠢的人尚且觉察预料到,但刘伯升本人却没弄明白自己被杀的原因在哪里啊。那些新市、平林起义军的首领们,原先都是一群盗贼。当刘伯升刚起兵反对王莽时,只是借助他们的兵力(以助长自己的声势罢了),不久就接连击败强大的敌人而拥有十万人的军队,这个功劳就归于伯升了。人们因为刘伯升的功劳而想推崇拥立他当皇帝,但是新市、平林起义军的将领却不愿意这样做,而是把皇位拿来送给了平庸懦弱的更始,这样指挥三军的大权就不在刘伯升手中,而由新市、平林军的将领们所控制了。权力被别人瓜分而又坚持着去争夺它,更始一当上皇帝,刘伯升当然也就很快被杀了。
    过去,吕太后想要分封吕氏诸人为王,拿此事来问丞相王陵、陈平。王陵坚决反对,而陈平却表示认可。王陵竭力反对的原因,是想安定汉朝而摧败诸吕。而不了解陈平暂时表示同意,才是安定汉朝而摧败诸吕的良策。刘伯升不赞成立更始为帝,这种做法如同王陵的廷争,都不是用以保全自身的最好办法。即使这样,刘伯升内心本来没有忘记除掉新市、平林军的将领及更始帝,但可惜的是他遇到机会而不知道先发制人,而被别人抢先下手,这就是他至死也没有醒悟的原因。
    唉!刘伯升的不忍心,也是妇人之仁啊。古代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常常不忍心辜负他人但最终却被人所辜负,是因为观察对方的(可乘)时机,常常是间不容发的缘故。世祖集结军队率兵打仗的能力比不上伯升,但深谋远虑却远超过于他。大概伯升类似于项羽,而世祖类似于高皇,这就是世祖能够平定天下而恢复大业的原因啊。当初伯升被杀时,世祖奔驰着造访更始,恭顺地承认过错,深自谢罪,不露出悲伤的神色。因此更始就相信并重用他,最终平定了王郞、河北,世祖的大业已经成功了。于是慢慢地匡正自己的名号,带领军队向西平定了更始并最终平定长安。假使他在伯升遭遇杀身之祸时当即就把愤激不平的神气表露出来,那么也不过是被一并诛杀罢了。


相关练习:
何去非《刘伯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孝忠传》原文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原文及翻译
《陈实与梁上君子》原文及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权智·陈述古智辨盗贼》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之《骂鸭》原文及翻译
《史记·世家·郑》原文及翻译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原文及翻译
《君讳楙传》原文及翻译
刘劭《人物志·序》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伯巨传》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诚斋集》原文及翻译
王炎《竹赋》原文及翻译
金圣叹《快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原文及翻译
《说苑·杂言》原文及翻译
《重修望海楼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原文及翻译
《乌脚溪》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权智·巧筑苏州至昆山长堤》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权智·雷简夫窖大石》原文及翻译
苏辙《上高县学记》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