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苏洵《嘉祐集·书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
原文
    风俗之变,圣人为之也。圣人因风俗之变而用其权。圣人之权用于当世,而风俗之变益甚,以至于不可复反。京而又有圣人焉,承其后而维之,则天下可以复治;不幸其后无圣人,其变穷而无所复入,则已矣。昔者,吾尝欲观古之变而不可得也,于《诗》见商与周焉而不详。及观《书》[1]然后见尧舜之时与三代之相变,如此之亟也.自尧而至于商,其变也皆得圣人而承之,故无忧至于周,而天下之变穷矣。忠之变而入于质,质之变而入于文,其势便也,及夫文之变而又欲反之于忠也,是犹欲移江河而行之山也。人之喜文而恶质与忠也,犹水之不肯避下而就高也。彼其始沫尝文焉,故忠质而不辞。今吾日食之以太牢,而欲使之复茹其哉?呜呼!其后无圣人,其变穷而无所复入,则已矣。周之后而无王焉,固也。其始之制其风俗也,固不容为其后者计也,而又不适之乎圣人,固也,后之无者也。
    当光之时,举天下而授之舜,舜得尧之天下,而又授之离。方尧之未授天下于舜也,天下朱尝闲有如此之事也。度其当时之民,莫不以为大怪也。然而舜与高也,受而居之,安然若天下固其所有,而其祖宗既已为之系数十世者,未尝与其民道其所以当得天下之故也,又未尝悦之以利,而开之以丹朱、商均[2]之不肖也。其意以为天下之民以我为当在此位也,则亦不侯乎援天以神之,誉己以固之也。
    汤之伐桀也,然教其罪而以告人,如日:彼有罪,我伐之宜也。既又惧天下之民不已悦也,又嚣嚣然以桊之,日:万方有罪,在于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如曰:我如是而为尔之君,尔可以许我焉耳。吁!亦既薄矣。至于武王,而又自言兵先祖父偕有显功,既已受命而死,其大业不克终。今我奉承其志,举兵而东伐。而东国之士女,束帛以迎我。纣之兵,倒戈以纳我。呼!又甚矣。如曰:吾家之当为天子久矣,如此乎民之欲我速入商也,伊尹之在商也,如周公之在周也,伊尹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周公为之,纷纷乎急于自疏其非篡也。
    夫固由风俗之变,而后用其权,权用而风俗成,吾安坐而镇之,夫孰知夫风俗之变而不复反也?
(取材于苏洵《嘉祐集·书论》)

注释:[1]《书3,指《尚书复本文专论《尚书急【2】丹朱,相传为尧之子.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丹米;商均,相传为舜之子,禹封之丁商,故号商均


译文

    风俗的变化,是圣人造成的。圣人趁改变风俗而使用他的权力。圣人的权力用在适应的时代,那么风俗改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到了不能够恢复的地步。幸运地是(在这个时候)又有圣人,接着在他的后面来维护风俗,天下就能够靠它恢复安定;如果不幸他后面没有圣人,风俗改变到了尽头就再也无法返回了,那么天下就停止(不能恢复安定)。过去,我曾经想一要观察古代(风俗)的变化却不能够找到,在《诗经》中看到商朝和周朝却不详细。等到看到《尚书》,这以后才看到尧舜时代和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交互变化,像这样的变化达到极点。
    从尧直到商朝,那些变化都得到圣人并且继承下来,所以没有忧患。到了周朝,天下风俗的变化到了尽头了。忠诚风俗的变化进入到质朴风俗,质朴风俗的变化进入到文华风俗,它的情势是有利的。等到文华风俗的变化又想回到忠诚风俗,这就像想改变江河中的水而向山上流一样(难)。人们喜欢文华而厌恶质朴和忠诚(风俗),就像水不愿躲避向下流而趋向高处一样。他们在当初不曾是文华,所以(他们)不推辞忠诚和质朴。现在(却是)我每天拿太牢给神吃,却想让神再(回到)吃豆类食物吗?唉!它的后面没有了圣人,风俗改变到了尽头就再也无法返回了,那么天下就停止(不能恢复安定)。周代以后没有统治天下的人,确实啊。在他开始制定他的风俗的时候,本来就不允许替他的后代考虑,而又恰好没有遇到圣人,的确啊,周代以后没有统治天下的人。在尧的时代,把全天下交给舜,舜得到尧的天下,就又交给禹。在尧没有把天下交给舜的时候,天下不曾听说有像这样的事情。推测那些恰好在那时的人们,没有人不认为这事极其奇怪。但是,舜和禹,接受天下并且居于王位,心情安定地像天下本来就是他们所拥有的,而那些已经为他们积累了几十代的祖宗们,不曾和他们的百姓们讲用来应该得到天下的缘
故,又不曾因为(获得)益处而高兴,因为丹朱、商均没有才能而免去他们的王位。那意思认为天下的百姓把我看作应当在这个位置上,那么也就不用等待援引天命来神化它,称赞自己来巩固它。
    在商汤讨伐夏桀的时候,大声地控诉夏桀的罪状来把它们告诉别人,比如说:他有罪,我讨伐他是应该的。接着又害怕天下的百姓不喜欢自己,就又大声地用好话来安抚他们,说:多方面有罪过,罪责只在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有罪,与你们各方面的人没有关系。比如说:我像这样做你们的君王,你们能够允许我吧。唉!(风俗)也已不淳厚了。到了周武王,就又自己说他的先祖先父们都有显著的功劳,既然已经受天命而死,他的伟大事业不能够终止。
    现在我恭敬地继承他们的遗志,带领军队向东讨伐敌人。而东方国家(商纣王)的百姓,准备礼物来迎接我。纣王的军队,放下武器来迎接我。唉!(风俗)就又更不淳厚了。比如说:我们家应该作天子已好久了,像这样,百姓希望我尽快进入商朝。当伊尹在商朝的时候,就像周公在周朝的时候一样。伊尹代替君王行使权力三年,就没有一句话来为自己解释。周公摄位,一次接一次地焦急地自己解释他不是篡夺君位。
    本来根据风俗的变化,然后运用他的权力,因权力使用而风俗形成,我安心地坐在君位而镇守国家,谁知道那风俗的变化不能恢复反转呢?


相关练习:
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苏洵《御将》原文及翻译
苏洵《项籍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利者义之和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任相》原文及翻译
苏洵《礼》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族谱后录下篇》原文及翻译
苏洵《史论上》原文及翻译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
苏洵《辨奸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乐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上余青州书》原文及翻译
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原文及翻译
苏洵《孙武》原文及翻译
苏洵《养才》原文及翻译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原文及翻译
苏洵《谏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原文及翻译
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原文及翻译
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
苏洵《管仲论》原文及翻译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及翻译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原文及翻译
苏洵《六国论》原文和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