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新唐书·元德秀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 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秩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窭(jù)困:穷困。②酺(pú):合聚饮食。③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yù,饱。



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质朴敦厚,很少文饰。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将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有牵累,我当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施加赏罚。河内太守用车装着几百个演员,披挂着锦绣,有的装扮成犀牛大象,十分新奇而美丽。只有德秀带了演员几十个,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对宰相说:“河内府的百姓恐怕都生活在苦难中吧?”于是罢免了太守,元德秀更加出名了。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作县令)满一年,他用来盛物的竹筐里仅剩一匹细绢,便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那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写了一篇《蹇士赋》来自比。房琯每次见到他,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便使人的名利之心都忘却了。”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使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竹盆和舀水的瓢一类东西。族弟元结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却不知是情感真挚。人们感情上所沉溺、喜爱的事物,他从来没有。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接近女色、正视锦绣,不曾谋求富足、苟且言辞、贪恋女色,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多尺长的房子和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用来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相关文言文
《新唐书·张孝忠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袭誉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重荣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渤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弘靖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高俭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卢坦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宗楚客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光弼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萧颖士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陆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柳浑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宋璟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志和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苑君璋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何易于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悰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高元裕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戴胄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杨玚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萧嵩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严郢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袁高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路岩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嗣业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石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丘和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敬业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雄诞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巡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黄裳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柳仲郢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裴行俭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狄仁杰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张濬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道宗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裴度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苏良嗣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中立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窦建德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裴炎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宋申锡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薛举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裴潾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李夷简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