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挂剑
拼音:sōng zhī guà jiàn
近义词:悬剑空垄
反义词:
用法:
解释: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例子:唐·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徐文公神道碑》:“松枝挂剑,碑字生金。”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带,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吴王寿梦少子,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
有一次,季札出使北方,碰到一个叫徐君的人,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两人在交谈时,徐君一直盯着季札的宝剑看。季札看出来了,于是解下宝剑递给徐君看。徐君将宝剑捧在手中仔细端详。因为在当时,吴国是盛产宝剑的,吴国的宝剑那是天下闻名。而季札的宝剑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但是季札也没有办法,自己此次出行是有公务在身,而宝剑是当时官员的身份标致之一,如果不是为了办差也许自己也就把宝剑送给徐君,但是没了宝剑自己不好办事情,同时遇到危险也无法防身。于是就没有把宝剑送给徐君。
等季札办完公事后,特地回到徐君处看望徐君,但是谁曾想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悲痛万分,季札知道徐君对自己的宝剑甚是喜爱,而自己现在已经办完差事,宝剑用处也不大了,于是季札将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枝上而离开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松枝挂剑”,用来比喻重信义。
相关成语
版权所有 成语词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